中新社北京6月23日電 題:中泰專家:“一帶一路”倡議開拓中泰合作新局面
作者 楊在揚 沙晗汀
第一屆中泰智庫論壇于6月22日至23日在北京舉行。來自中泰兩國的專家學者就“一帶一路”倡議下的中泰合作展開深入討論。專家認為,在“一帶一路”框架下,中泰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合作都將開拓出新的局面。
中泰戰略合作促地區穩定
1975年7月1日,中國與泰國建立外交關系,自此兩國關系保持健康穩定發展。2012年4月,兩國建立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
泰國國家研究理事會泰中戰略研究中心主任蘇瑞斯特·散納湯表示,泰中友誼源遠流長,為兩國長期的戰略合作打下了良好基礎。“在過去幾年里盡管國際形勢發生了許多變化,但兩國的關系始終保持積極的發展勢頭,給兩國人民帶來了切實利益。”
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張潔認為,“一帶一路”倡議是基于建設求同存異、互利共贏的新型國際合作關系。她提出,中國是現行國際秩序的維護者之一,“一帶一路”倡議實際上是在現行秩序的基礎上發展多層次、多樣化的國際合作機制。
張潔同時提到,泰國將在2019年擔任東盟輪值主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地區推進和協調東盟事務將發揮重要作用。“泰方希望推動‘一帶一路’倡議下的開放合作,以及以對話為原則的地區發展模式,這對整個地區的合作都能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咨詢公司“戰略六幺三”首席執行官喬·霍恩·帕他諾泰認為,“一帶一路”倡議作為一個長期的穩定計劃,將給沿線地區合作帶來充足的信心。“中國的穩步發展給‘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帶來充足的長期驅動力,對區域合作而言無疑是一劑強心針。”
經貿合作實現優勢互補
經貿合作是“一帶一路”倡議下的重要內容。近年來,中泰兩國經濟往來愈加密切。目前中國已成為泰國最重要的貿易伙伴和投資來源國之一。
清邁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烏姍尼·阿米錫蘭表示,“泰國4.0”戰略同“一帶一路”倡議的發展理念高度契合。她表示,作為“泰國4.0”一大載體的“東部經濟走廊”項目,其在東北地區大力發展基礎設施、鼓勵高新技術產業落地的政策,可與“一帶一路”倡議的發展策略實現全面對接。
阿米錫蘭同時表示,正在修建的泰中高速鐵路一旦完工,將更好促進泰中經濟合作。“泰中高速鐵路與泛亞鐵路聯通,可以極大提高泰中兩國以及該地區的交通便利程度,為‘一帶一路’倡議和‘泰國4.0’戰略對接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張中元認為,“一帶一路”倡議給中泰企業的合作帶來了新機遇。他提到,通過“一帶一路”倡議相關項目的推進,兩國企業可實現優勢互補,把泰國和東盟的市場、創新和地理位置優勢與中國的資金、產能與基礎設施優勢結合起來,實現共同發展,互惠互利。
張中元同時表示,中泰在高科技領域也有非常廣闊的合作空間。中泰雙方未來可進一步擴展在航空航天、電子工業、智能機器人、生物制藥等高科技領域的合作。
人文交流促民心相通
文化交流是“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議題之一。“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高培勇引用《學記》中的語句勉勵中泰文化和學術交流。他強調,如果兩國缺乏文化交流,就會導致彼此產生認知上的狹隘與偏頗;只有加強文化交流和學術切磋,才能增進彼此之間的互相了解。
泰國國立發展管理學院研究員朱拉蓬·科巴耶克朗介紹說,在“一帶一路”框架下,泰中兩國在教育、健康、旅游、民俗、學術交流、環境保護等多個領域展開了合作。“兩國間全面且有效的人文交流將持續下去。”
阿米錫蘭說,為了應對“一帶一路”倡議中可能出現的種種問題和挑戰,兩國正在加強學術交流。她表示,清邁大學與中國西南政法大學已經展開兩國學生交流項目,學習了解對方國家的法律法規,促進各領域合作順利推進。“我們希望通過交流可以加深認知、促進民心相通,讓泰中學術交流在‘一帶一路’框架下取得更好發展。”(完)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