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顯著提高!北斗三號衛星全面國產化 助推國產芯片發展
北斗系統是著眼于國家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衛星導航系統,是為全球用戶提供全天候、全天時、高精度定位、導航、授時服務的國家重要空間基礎設施。
中國始終堅持自主建設、發展和運行北斗系統,全面實現了關鍵器部件百分百國產化。
北斗三號衛星全面國產化 能力顯著提高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工程副總設計師 謝軍:整個北斗系統建設的時候,實際我們一直是立足于自主可控,星上的產品,關鍵產品,元器件都堅持走國產化這條道路,這個初心,我們一直堅持。到北斗三號,我們全面實現了,星載產品百分之百的國產化。
據了解,北斗三號系統在研制過程中共攻克數百項關鍵技術,并在星間鏈路、信號設計等三個方面實現了技術突破。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工程副總設計師 謝軍:我們在建設北斗系統中間,非常有代表性的,自主創新的一個產品就是星載的原子鐘,目前國際上上星的原子鐘,有銣原子鐘、氫原子鐘和銫原子鐘,經過我們科技工作者的集智攻關,都實現了在星上的配置使用。
原子鐘是導航衛星的“心臟”,如今北斗系統采用新型氫原子鐘、甚高精度星載銣鐘以及原子鐘的無縫切換技術,這項突破讓導航系統的時頻精度提高了一個數量級。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工程副總設計師 謝軍: 為了提高整個服務定位精度水平,在北斗三號上,我們又自主設計了,利用星間鏈路,來實現星和星之間的精密測量,信息傳輸,控制指令的傳送,北斗三號采用星間鏈路以后,對整個系統服務精度的提升貢獻非常大,我們現在可以達到優于兩米,這樣一個水平。
通過不斷研究試驗,北斗三號衛星的使用期限由原來的八年,提升至十到十二年,衛星壽命延長可以減少備份衛星的數量,保證長期穩定為用戶提供服務。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工程副總設計師 謝軍:這個系統又是一個長期穩定提供服務的一個這個基礎設施,是這樣一個系統。那么今后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的運行中間,那么這些產品的更新換代了,也必須基于我們自己的能力,自主設計的自主研制。這樣的對國家的安全,對整個社會的發展才能有一個基本的保障。
自主創新 北斗助推國產芯片發展
隨著北斗系統全球組網的步伐,北斗芯片研發生產技術也逐步成熟。
從最初的全部進口到現在的自主研發,從當年的跟隨學習到現在的比肩引領,國產北斗芯片逐步替代國外產品并實現產業化。
近期,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發布《2020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發展白皮書》,白皮書顯示,截至2019年底,國產北斗兼容型芯片及模塊銷量已突破1億片,國內衛星導航定位終端產品總銷量突破4.6億臺。
北斗芯片供應商 周儒欣:過程是非常艱難的,不容易的,但是我們一路走下來,我們干了10多年,從90納米一路走到現在開發了十幾顆芯片,現在已經推出了22納米的芯片是國際最先進的。
然而在北斗導航系統研發形成伊始,我國絕大部分的導航終端還都要依賴國外芯片,2007年以前,我國北斗接收機的芯片也均由國外企業提供,這些關系著國家安全的核心器件,制約了北斗的整體建設發展。
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 冉承其:那個時候基本上國內沒有北斗自己的芯片,國外芯片也很貴,作為中國一個大國來講,發展關鍵的核心基礎的東西,還是要掌握在自己的手上。
2004年,我國開始建設北斗二號區域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北斗系統的建設,也讓國內夢想爭做“中國芯”的科技公司看到了發展的前景,在國家扶持下,芯片企業先后解決技術人才和資金等問題,國內自主研發北斗芯片開始快速發展。
北斗芯片供應商 周儒欣:這第4代的芯片是高精度,同時接收4個全球的系統,同時具備全頻點,然后同時滿足車軌跡的要求,那么這顆芯片出來以后所做的這個模塊,它的尺寸會更小功耗會更低性能會更強,我們也是肯定價格會更便宜,這樣的話用這樣先進的技術推動產業的發展,我們也順應這個智能時代這種需要,那么進一步的方方面面代替解決國產替代的問題。
目前國內以北斗為核心的導航與位置服務技術創新持續活躍,國產芯片、模塊等關鍵技術進一步取得全面突破,性能指標與國際同類產品相當。
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 冉承其:現在全世界衛星導航芯片,中國芯片價格最低,關鍵我們的性能也做得很好,現在也是世界第一,北斗系統的建成,不光是航天強國的標志,是中國第一次為全世界提供公共服務的產品,關鍵我們還是免費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