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8月10日電 國務院扶貧辦副主任歐青平10日表示,脫貧攻堅以來,國家衛健委、國家醫保局等相關部門認真貫徹中央關于健康扶貧工作的部署,出臺了一系列面向貧困地區、貧困人口的傾斜性政策舉措。到目前為止,全國累計有1800多萬貧困患者得到了有效救治。
10日,國新辦就掛牌督戰工作成果情況舉行發布會,歐青平在回答記者提問時作出如上表述。
歐青平介紹,“三保障”之一就是保障貧困人口的基本醫療。脫貧攻堅以來,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醫保局等相關部門認真貫徹中央關于健康扶貧工作的部署,出臺了一系列面向貧困地區、貧困人口的傾斜性政策舉措。對貧困人口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個人繳費部分按規定由財政給予補貼,實行傾斜性的醫療費用報銷舉措,對貧困人口執行起付線降低50%,支付比例提高5個百分點的傾斜政策,并全面取消了封頂線。同時,對患有大病、長期慢性病的貧困人口實現分類分批救治,到目前為止,全國累計有1800多萬貧困患者得到了有效救治。
另外,歐青平提到,國家衛生健康委還組織全國的三級醫院對口幫扶貧困縣的縣級醫院,幫助提高臨床服務的能力。目前,一共有1007家各地的三級醫院與1172家貧困縣的醫院開展了結對幫扶。從醫療有保障角度來講,所有的貧困人口都已經納入了基本醫療保險的范圍。
“此外,鄉村醫療機構和人員的空白點都實現了清零,解決了老百姓能看上病的問題。納入基本醫療保險,我理解就是解決了老百姓能看得起病的問題,所以基本醫療有保障的目標已經接近實現。”歐青平說。
歐青平同時指出,雖然目前存量的問題總體解決,但在因貧困勞動力工作變動或者失業導致原來的醫保斷檔,新生兒加入貧困家庭人口等方面還存在著動態的增量問題,扶貧辦將會同衛生健康委指導各地解決好這方面的問題。
貧困地區的基本醫療服務水平雖然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相對于發達地區來講,差距還是存在的,無論是硬件條件還是醫療工作人員的能力水平都存在一些差距,這是下一步在鞏固脫貧成果工作中要繼續努力的方向。
關于貧困地區的防疫能力,歐青平表示,這次疫情對貧困縣的防疫能力是一個很好的考驗,因為貧困地區地處偏遠,總體來講受這次疫情的影響不是特別的嚴重,正是因為貧困地區基層廣大干部的努力,特別是廣大駐村工作隊在防疫工作中發揮了主力軍的作用,所以防疫工作做得非常好,也阻止了疫情的進一步蔓延。提高貧困地區疫情防控能力,也是進一步提高貧困地區醫療健康服務能力的一個著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