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2月23日)上午,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上,審計署審計長侯凱受國務院委托,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2019年度審計查出問題的整改情況。
審計署:整改問題金額2118.08億元
報告顯示,截至今年10月底,對《2019年度審計工作報告》反映的問題,有關部門單位和地方采取上繳國庫、退還稅費、統籌使用或加快撥付進度、調整投資計劃和賬目等方式,整改問題金額2118.08億元;制定完善相關規章制度2350項,追責問責705人。
中央財政管理一直是審計工作的重中之重,針對財政支出效率不夠高、轉移支付改革還未完全到位等問題,財政部、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通過清理收回結轉結余資金、加快資金使用進度等整改438.09億元,完善政府投資基金,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等制度56項。
此外,對于中央部門預算執行方面審計出的問題,有關中央部門和所屬單位已整改88.13億元,制定或完善制度97項,處理處分23人。一些部門和單位落實過“緊日子”的要求不夠到位,目前已整改39.7億元。
審計署:公布民生資金問題整改情況
看好國家的“錢袋子”,就要把錢用在刀刃上,助力民生事業的發展。圍繞著老百姓關心的養老保險、醫療保險、住房公積金、疫情防控物資等方面,審計署也對有關問題的整改情況進行了核查。
對向不符合條件的人員發放養老金問題,13個省加強數據共享、建立信息比對機制,已收回清退、排查停發養老金4709.3萬元、涉及1526人。住房公積金已整改306.13億元,有關地區完善提取和貸款政策,逐步規范大病醫療、特困救助等提取業務,推進屬地統一管理。在醫療保險基金方面,對多報參保人數、多獲補助、欺詐騙保等問題,中央財政已扣減補助等22.82億元,各地已追回或扣繳基金1.14億元。
而老百姓當前最關注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資金和捐贈款物問題,各地區各部門堅持邊審邊改,審計指出的問題已經基本整改。對資金滯撥、物資積壓等問題,已分配下撥、使用財政和捐贈資金等106.35億元、物資1.74億件,建立健全制度1681項。
審計署:扶貧審計追責問責104人
今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在今年的報告里,審計署也特別關注了扶貧資金的整改情況。報告指出,針對2019年度扶貧審計查出的問題,有關地方和部門已整改全部問題金額1.39億元,完善政策制度12項,追責問責104人。
對貧困群眾未納入基本醫療保險的問題,6個縣加大政策宣傳力度,逐戶逐人摸排,落實參保財政補助,2200多名貧困群眾已全部納入基本醫療保險。
對后續扶持措施未及時跟上的問題,5個縣通過開發公益性崗位、發展產業支持貧困群眾在當地就業、轉移就業和自主創業,已實現每戶至少1個勞動力穩定就業。對極少數貧困學生未在校就讀問題, 5個縣加強全過程幫扶,輟學學生已經復學或完成學業補償。
對扶貧資金被虛報冒領或騙取侵占的問題,有關地方逐一核查,涉及的1591.95萬元已通過追回資金、處以罰金等全部整改,處理處分95人;還通過調整置換項目資金,重新制訂實施計劃等整改損失浪費問題1.22億元。(總臺央視記者 朱江 張藝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