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拖拉機、玉米收獲機、小麥收割機,甚至還有植保無人機的身影……在河南省尉氏縣富民農機專業合作社,現代化的農機琳瑯滿目,合作社負責人沈文政正在檢修設備,做好冬季的設備維護工作。
作為全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和農業大省,近年來,河南不斷推進農業機械化和現代化。科技的進步改變了傳統農耕模式,也吸引了越來越多有闖勁、有想法的年輕“新農人”投身農業,“80后”的沈文政就是其中一員。
2015年3月,在外務工的沈文政決定返鄉創業,投身農業發展,成立尉氏縣富民農機專業合作社,為當地農民提供機械化專業化的農業技術服務。
河南省尉氏縣富民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 沈文政
覺得回鄉種田大有可為,2015年投到農業這方面,從最初的100多畝發展到500多畝,從最初簡單的種地發展到從事農田機械化服務,發展到糧食收購。
經過幾年發展,沈文政從最初流轉100多畝土地到如今流轉了500多畝;合作社也從剛成立時的5人到現在擁有社員30多人、各種大型農機機械50余臺,形成了為農業生產提供耕、種、收全過程的機械化作業服務能力,輻射周邊十幾個行政村,年作業量達3萬畝。
河南省尉氏縣富民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 沈文政
科技支持農業,現在農業上的新技術、新機具、新科技用得太多了,對以后的增產增收都是有很大的幫助。你說無人機打藥,那只是在電視上看到的,現在我個人都有無人機,咱不光滿足咱自己用,還為周邊的群眾服務,這都是新機遇、新技術,效果也好,很明顯。
沈文政說,現代化機械化農業設備和技術的應用,大大提升了農業生產效率。比如人工噴灑農藥一人一天頂多十幾畝地,而使用植保無人機一天能作業幾百畝的耕地,不僅安全環保減少農藥危害,又可以節約人工和農資成本,快速高效地完成任務。周邊群眾也從最開始的質疑到慢慢接受“新事物”,再到如今主動要求使用無人機打藥。科技的進步讓農民種地越來越輕松,也讓人們的思想發生了轉變。
河南省尉氏縣富民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 沈文政
無人機的統防統治,從政府出錢為咱進行統防統治,就是小麥地的飛防,到現在推廣開以后老百姓認識到好處了。你看咱合作社購買也有無人機,現在農戶也認識到,咱的無人機也是社員、農戶打電話聯系,來給俺打打藥吧,因為它效果好。這都是新技術、科技的發展推動農業的發展。從老百姓的不認同到政府引導,老百姓看到效果了。
依靠現代化農業機械和科技手段,2019年合作社經營收入800多萬元,純收入近150萬元。富裕起來的沈文政沒有忘記家鄉的父老鄉親。2020年,沈文政聯合其他農業合作社,簽訂產業發展帶貧協議,以產業扶貧發展資金入股分紅的方式,帶動周邊56戶貧困戶增收致富,每年為貧困戶分紅8萬元,為貧困群眾脫貧致富注入“源頭活水”。
如今,新春將至,沈文政看著長勢喜人的麥苗,對未來充滿信心,他將繼續深耕腳下這片土地,帶領群眾增收致富。
河南省尉氏縣富民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 沈文政
糧食產量不斷地提高,也增加了種地的信心。我想再擴大種植面積,利用現有學到的技術,還有農業部門的支持,想把糧食產量再上一個新的臺階,帶領群眾致富,我個人也得到一個比較好的收益。
新華社記者姜亮、尚昆侖河南尉氏縣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