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觀中國)高規格表彰,習近平提24字脫貧攻堅精神
中新社北京2月25日電 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25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向全國脫貧攻堅楷模榮譽稱號獲得者等頒獎并發表重要講話。
歷經8年持續奮斗,中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創造了一個“人間奇跡”。表彰大會上,習近平將脫貧攻堅精神總結為24個字——上下同心、盡銳出戰、精準務實、開拓創新、攻堅克難、不負人民。
分析人士認為,在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之際,中國最高領導人深刻闡釋脫貧攻堅精神有深意,其中既有過往摸索出的行之有效經驗的總結,更意在為中國“三農”工作重心轉移注入賡續前行的動力。
——提精神,回望來時之路
貧困是人類社會的頑疾。反貧困始終是古今中外治國安邦的一件大事。一部中國史,就是一部中華民族同貧困作斗爭的歷史。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的專家指出,中國在消除絕對貧困之日提出脫貧攻堅精神,意在對過往減貧經驗進行全面總結。
“解決貧困老問題需要脫貧新方法,脫貧攻堅精神正是對中國立足自身國情,采取一系列新方法新舉措的高度概括。”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分析說,“其中,精準務實與開拓創新是最為明顯的體現。”
事實如此。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中國在不斷探索創新之中,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減貧道路和中國特色反貧困理論。在當天的講話中,從組織保障到發展思想,從政治優勢到社會氛圍,習近平將中國減貧路上的非凡之舉、特別之策一一總結。
“脫貧攻堅,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正如習近平所言,觀察中國脫貧攻堅形成的諸多經驗,“精準”無疑是關鍵一招。也正是在精準扶貧理念下,從建檔立卡精準識別扶貧對象到對扶貧資源精確化配置,中國不斷以政策組合拳確保扶貧資源真正用在扶貧對象上。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戴焰軍表示,中國的減貧經驗凝練在脫貧攻堅精神之中,這一精神既是對中國自身有效經驗的總結,也將為世界減貧工作提供有益借鑒。
——提精神,致敬時代英雄
外界注意到,中國提出脫貧攻堅精神的場合可謂特別。當天的活動是一場對過往經驗的總結會,更是一場對時代楷模的高規格表彰大會。
在會上,習近平向全國脫貧攻堅楷模榮譽稱號獲得者頒獎,大會還對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先進集體進行表彰。有評論指出,中國以國家典儀對脫貧攻堅的楷模進行表彰,致敬時代英雄,是對脫貧攻堅精神再次彰顯。
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教授常健認為,“盡銳出戰”被寫入脫貧攻堅精神之中,中國以國家名義對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和集體表彰,正是對“出戰者”卓越貢獻的肯定。
35年堅守太行山的“新愚公”李保國,獻身教育扶貧、點燃大山女孩希望的張桂梅,回鄉奉獻、譜寫新時代青春之歌的黃文秀,扎根脫貧一線、鞠躬盡瘁的黃詩燕……被表彰的楷模背后是數百萬中國扶貧人,他們的“盡銳出戰”,為中國的脫貧攻堅精神寫下最佳注腳。
戴焰軍表示,以國家之名的表彰具有里程碑的意義,中國在這特別的場合總結脫貧攻堅精神,意在通過隆重儀式使精神得到升華和固化,寄望這種寶貴精神在未來得到延續傳承。
——提精神,注入前行動力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當中國取得脫貧攻堅勝利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號令已然吹響。專家認為,在新階段提出脫貧攻堅精神,是為中國農村工作賡續前行注入新動力。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需要首先做好銜接工作,即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常健指出,為了讓脫貧基礎更加穩固,對易返貧致貧人口、脫貧地區產業、易地扶貧搬遷群眾等都需要進行后續監測、幫扶工作,脫貧攻堅精神仍將不斷發揮其關鍵作用。
對于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習近平指出,其深度、廣度、難度都不亞于脫貧攻堅,要完善政策體系、工作體系、制度體系,以更有力的舉措、匯聚更強大的力量,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步伐,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竹立家表示,正因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度、廣度、難度都不亞于脫貧攻堅,脫貧攻堅精神需要在鄉村振興中以新的形式得到繼續發揚,為中國“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注入精神力量。(黃鈺欽 張素 郭超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