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檢案管辦負責人就2021年1至9月全國檢察機關主要辦案數據答記者問
10月18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了2021年1至9月全國檢察機關主要辦案數據。《中共中央關于加強新時代檢察機關法律監督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檢察工作高質量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貫徹落實《意見》的背景下,全國檢察機關的辦案數據有什么新的特點?最高人民檢察院案件管理辦公室負責人回答了記者提問。
記者:今年1至9月,全國檢察機關主要辦案數據總體上有哪些變化?
案管辦負責人:今年以來,全國檢察機關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認真落實《意見》,充分發揮法律監督職能,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四大檢察”“十大業務”都取得新的進展,在辦案數據方面表現明顯。
在刑事檢察方面,全國檢察機關共辦理審查逮捕案件940036人,同比上升34.7%;辦理審查起訴案件1693233人,同比上升29.6%;糾正漏捕(漏訴)38899人,同比上升8.9%;對偵查活動監督47633件次,同比上升30.1%;提出抗訴6733件,同比上升8.9%。民事檢察方面,辦理民事監督案件197336件,同比上升51%;行政檢察方面,辦理行政監督案件44024件,同比上升27.1%;公益訴訟檢察方面,辦理案件線索138924件,同比上升12.3%。辦案過程中,同步開展公開聽證68885件次;通過辦案提出社會治理類檢察建議15354件。總體上,檢察機關法律監督辦案數量不斷增加,監督質量不斷提升,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力度不斷加強。
記者:“捕訴一體”辦案模式變革、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案-件比”評價指標的適用等,給刑事檢察辦案質效帶來了哪些變化?
案管辦負責人:近年來,全國檢察機關在改革中創新,在創新中守正。剛才說到的捕訴一體辦案模式變革、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案-件比”評價指標適用就是在刑事檢察工作中最為重要的三項改革,帶來了辦案質量和效率實實在在的提升。從辦案質量上看,2021年1至9月,批準逮捕670755人,同比上升20.6%,而捕后不起訴、捕后判決無罪或不負刑事責任人數同比下降20多個百分點;提起公訴1273051人,同比上升15%,而撤回起訴人數同比下降20多個百分點。判決無罪或不負刑事責任人數同比下降6個百分點。可以看出,在批捕和起訴人數增加的情況下,撤回起訴及判決無罪、不負刑事責任案件的數量明顯下降,辦案質量明顯提升。
從辦案效率上看,在審查起訴案件受理數上升30%的情況下,辦案期限較去年同期縮短。2021年1至9月,全國檢察機關審查起訴平均辦案期限為40天左右,較去年減少5天左右;從辦案環節看,全國檢察機關退回補充偵查99440件,同比下降56.9%,占同期需要辦理案件的7.1%,同比減少14.3個百分點;延長審查起訴期限案件38211件,同比下降83.9%,占同期需要辦理案件的2.9%,同比減少19.1個百分點。不必要的訴訟環節減少,辦案時間縮短,犯罪得以及早懲處,被破壞的社會關系得以盡快修復,人民群眾對辦案活動的評價不斷提升。
記者:今年1至9月,檢察機關在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方面有哪些新做法、新成效?
案管辦負責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意見》要求“依法維護企業合法權益”。全國檢察機關充分發揮法律監督職能,完善監督機制,對涉經濟類犯罪,尤其是涉民營經濟案件,堅持打擊與保護并重,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法治保障。比如,為進一步完善證券期貨犯罪檢察體制機制,最高檢于2021年9月設立了最高人民檢察院駐中國證監會檢察室,旨在更加有力地打擊證券期貨犯罪,維護資本市場秩序。今年1至9月,共受理審查起訴違規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57人,前兩年同期分別為13人、3人;受理操縱證券、期貨市場罪166人,前兩年同期分別為97人、60人;受理內幕交易、泄露內幕信息罪77人,前兩年同期分別為42人、33人。再比如,為深入查辦洗錢犯罪,持續推進反洗錢工作,最高檢會同中國人民銀行專門印發懲治洗錢犯罪典型案例。1至9月,全國檢察機關起訴洗錢罪和涉洗錢行為的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14811人,同比上升2.8倍。其中洗錢罪580人,同比上升81.8%,安徽等地辦理了《刑法修正案(十一)》實施后首批自洗錢犯罪案件。
又比如,為充分發揮檢察職能,服務保障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檢察機關積極做好民營企業健康發展的“老娘舅”。今年1至9月,對1681個涉嫌犯罪的單位、16704名非國有公司企事業單位人員作出不起訴決定,同比分別上升3.4%、12.8%。同時,檢察機關深入推進企業合規改革試點工作,督促企業作出合規承諾、進行合規整改。1至9月,10個合規改革試點地區辦理涉企業合規案件329件,開展第三方監督評估機構評估、審核124件。如江蘇省某檢察院辦理的某公司污染環境案,檢察機關對該公司作出合規考察決定,該公司積極進行合規整改,經第三方監督評估機構評估、審核后,通過合規考察,檢察機關最終對該公司作出不起訴決定。通過企業合規,努力讓企業“活下來”“留得住”“經營得好”,是檢察機關保障“六穩”“六保”重大決策部署的積極響應,既促進涉案企業合規守法經營,也警示潛在缺乏規制約束的企業遵紀守法發展,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
記者:落實“少捕慎訴慎押”刑事政策方面,有什么新成效?
案管辦負責人:今年4月,最高檢在《“十四五”時期檢察工作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要落實“少捕慎訴慎押”刑事政策。今年1至9月,全國檢察機關減少不必要羈押成效明顯,訴前羈押率為49.8%,同比減少2.4個百分點。一方面,各地檢察機關在辦案過程中積極轉變工作理念,對以社會危險性為核心的逮捕必要性進行嚴格審查。今年1至9月,全國檢察機關共不批準逮捕279050人,不捕率為29.6%,其中無逮捕必要不捕134102人,占48.1%,同比增加11.2個百分點,成為占比最多的不捕類型;另一方面,全國檢察機關加大羈押必要性審查工作力度,避免“一押到底”。尤其是今年7月,最高檢在全國檢察機關組織開展的為期六個月的羈押必要性審查專項活動,積極推動了“少捕慎訴慎押”刑事政策的落實。1至9月,經羈押必要性審查,34995名被羈押人員被變更強制措施或者予以釋放,同比上升62.5%。同時,各地還創新羈押替代措施,如浙江檢察機關研發了“非羈碼”APP,山東檢察機關對非羈押措施的犯罪嫌疑人使用了智能手環,確保犯罪嫌疑人在接受必要管控、及時到案的前提下,能夠及早回歸正常生活。應該說,這些落實“少捕慎訴慎押”政策的具體舉措,適應了我國刑事犯罪結構的變化,優化了強制措施體系,也有助于提升司法辦案質效,更好地保障人權,更好地促進社會治理。
記者:“司法工作人員職務犯罪偵查百日攻堅行動”有哪些最新進展,給我們介紹一下。
案管辦負責人:最高檢自2021年6月上旬在全國各級檢察機關部署開展“司法工作人員職務犯罪偵查百日攻堅行動”,圍繞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司法不公、司法腐敗問題,集中攻堅、著力查處一批司法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職務犯罪案件。今年1至9月,全國檢察機關共立案偵查司法工作人員相關職務犯罪1453件1840人,同比分別上升92.7%、79.3%;其中6月至9月,共立案800件1011人,占1至9月立案總人數的54.9%。從涉案罪名上看,玩忽職守罪503人,徇私枉法罪422人,濫用職權罪390人,徇私舞弊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罪163人,執行判決、裁定濫用職權罪63人,五罪合計占83.8%。其中,查辦徇私舞弊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罪去年同期僅為27人,同比上升5倍,突出體現了檢察機關服務保障頑瘴痼疾專項整治的成效。“百日攻堅行動”有效配合了正在開展的全國政法隊伍教育整頓,深挖執法司法環節頑瘴痼疾,加大了對司法工作人員相關職務犯罪的查辦力度。接下來,這類犯罪案件估計還會有一個上升期。為更好服務保障政法隊伍教育整頓走深走實,近日最高檢已將“百日攻堅行動”延長至11月中旬第二批教育整頓結束時,為純潔政法隊伍、提升司法公信力貢獻檢察力量。
記者:《人民檢察院民事訴訟監督規則》擴大了檢察機關依職權啟動監督程序案件的范圍,檢察機關在依職權履職方面有哪些數據可以和我們分享?
案管辦負責人:《意見》強調,民事檢察要健全抗訴、檢察建議等法律監督方式,增強監督的主動性、精準度和實效性。今年8月1日《人民檢察院民事訴訟監督規則》正式施行,《規則》適度擴大了依職權啟動監督程序案件的范圍,民事檢察的主動性監督性明顯增強。今年1至9月,在民事檢察監督案件中,共依職權受理86488件,同比上升73.7%,占直接受理案件數的58.9%,同比增加8.8個百分點。其中民事生效裁判案件中,依職權受理9978件,同比下降7%;民事審判監督案件中,依職權受理35339件,同比上升89%,占91.9%,同比增加6.1個百分點;民事執行監督案件中,依職權受理41171件,同比上升95.1%,占81.6%,同比增加10.2個百分點。
地方檢察機關采取多種形式,積極主動發現監督線索。比如,黑龍江省某市檢察機關主動開展農村“三資”領域虛假訴訟專項監督活動,就農村“三資”虛假訴訟案件發出再審檢察建議36件、審判程序違法檢察建議10件、執行違法檢察建議4件。通過檢察履職,促進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維護了國家糧食安全,為推進農村基層治理貢獻檢察智慧、檢察力量。再比如浙江省某區檢察機關依托“民事裁判智慧監督系統”,發現110件民事案件審判活動中存在公民代理違法現象,遂向法院發出檢察建議,有效規范了公民代理行為,促進了社會法律服務健康發展。
記者:行政檢察在踐行“穿透式監督”理念,參與社會治理方面有什么新舉措?
案管辦負責人:《意見》強調,行政檢察在履行法律監督職責中發現行政機關違法行使職權或者不行使職權的,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制發檢察建議等督促其糾正;在履行法律監督職責中開展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工作,促進案結事了。全國檢察機關通過專項監督和類案監督方式,踐行“穿透式監督”理念,發揮“一手托兩家”職能,促進解決行政訴訟中存在的共性問題。比如在開展行政訴訟監督過程中,對行政機關不履行生效判決裁定、違法行使職權或不行使職權等違法行為,依法發出檢察建議7832件,同比上升1.6倍,對行政機關依法履職、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發揮推動作用。又比如,2021年1至9月,全國開展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4937件,今年前三季度逐季上升,分別為1017件、1899件、2021件,二、三季度環比分別上升86.7%、6.4%。再比如在開展“土地執法查處領域行政非訴執行監督”專項活動中,堅持全面審查原則,既監督人民法院公正司法,又促進行政機關依法行政。山東棗莊市院從“裁執分離”案件入手,在監督人民法院辦理非訴執行案件的同時,“穿透式”地對19起行政非訴執行案件中行政機關不依法強制執行的違法問題進行監督并制發檢察建議,行政機關在收到檢察建議后對轄區內占用5423平方米土地的違法建筑物完成拆除,既維護了司法權威,也有效保護土地紅線不受侵犯。
記者:公益訴訟檢察在保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方面,有哪些值得關注的重點?
案管辦負責人:《意見》中強調,公益訴訟檢察要加大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食品藥品安全等傳統重點領域公益訴訟案件辦理力度,積極穩妥拓展公益訴訟案件范圍。應該說,大多數公益訴訟案件關系著廣大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全國檢察機關不斷加強公益訴訟檢察工作力度,更全面、更深入、更高質的維護人民群眾的各項權利。一方面,積極開展傳統法定領域的監督,比如全國檢察機關聚焦線上線下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用農產品、食品、保健食品虛假宣傳、違法廣告等重點領域開展專項監督,1至9月,食品藥品安全領域公益訴訟共立案21346件,同比上升15.4%,占17.2%,同比增加0.3個百分點;18359件案件發布公告或提出訴前檢察建議,同比上升22.4%;向法院提起公益訴訟1414件,同比上升64.6%,占立案總數的6.6%,同比增加2個百分點,檢察機關以積極的檢察履職落實食品藥品安全“四個最嚴”要求。
另一方面,公益訴訟領域不斷在法律上得以拓展。《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明確授權檢察機關提起個人信息保護公益訴訟。1至9月,針對個人信息保護領域共立案814件,開展訴前程序692件,提起訴訟243件,切實加強了個人信息安全的保護。江蘇省某檢察院辦理的11人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刑事案件,通過“一案雙查”,向法院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要求違法行為人承擔消除危險、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的公益損害責任;廣東省某檢察院在辦理銀行工作人員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中,發現銀行監管部門存在監管不到位的現象,通過行政訴前檢察建議督促銀保監部門依法履職,促進銀行業提升監督管理能力,切實加強銀行客戶個人信息安全保護。
記者:檢察機關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實施后,對未成年人保護方面有什么特殊的制度和方法,有哪些數據可以和我們分享?
案管辦負責人:《意見》強調,強化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完善專業化和社會化相結合的保護體系。全國檢察機關以貫徹落實“兩法”為契機,充分運用未檢特色工作,促進未成年人“六大保護”貫通實施,多維度保障未成年人權益。一方面,從嚴懲處侵害未成年人犯罪。1至9月,全國檢察機關起訴侵害未成年人犯罪42859人,同比上升7.2%。同時,積極落實未成年人保護法強制報告制度,2020年6月至2021年9月,山東省檢察機關通過強制報告發現58起案件中,強奸案32件,猥褻案16件,加大了發現和懲治犯罪的力度。另一方面,落實特殊程序,加大對未成年人的綜合保護力度。比如提升對未成年人監護權的法律監督力度。今年1至9月,全國檢察機關受理撤銷監護權案件524件,同比上升1倍;支持個人起訴198件,支持單位起訴105件;同期撤銷監護權242件,提出檢察建議202件。再比如,積極推進未成年人司法救助工作,對被害未成年人發放司法救助金,保障學習、生活順利進行。又比如,推進未成年人的特殊預防教育工作,1至9月,全國檢察機關對不批捕、不起訴、被判處刑罰、未達刑事責任年齡不受刑罰處罰人員開展特殊預防2004次,同比上升34.7%,將教育、挽救融入未成年人案件辦理全過程。
另外,各地檢察機關在辦理案件的同時,聚焦犯罪源頭治理,通過依法履行檢察監督職能,促進社會治理。比如上海市某檢察院在辦理一起未成年人在點播影院被侵害的案件中,發現影視新興業態領域存在監管“盲區”,及時向相關行政部門制發檢察建議,推動行政部門開展點播影院行業的規范整治工作。實現了對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源頭治理和為新業態發展保駕護航的雙重目標。
記者:控告申訴檢察工作有哪些新進展?
案管辦負責人:《意見》強調,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健全控告申訴檢察工作機制,完善辦理群眾信訪制度,引入聽證等方式辦理疑難案件,有效化解矛盾糾紛。全國檢察機關逐步建立常態化治理重復信訪機制,推行基層院領導包案辦理首次信訪案件制度,四級院聯合發力、多措并舉,辦結率、息訴罷訪案件數等各項指標發展良好,成效明顯。截至2021年9月,全國檢察機關在集中治理重復信訪專項工作中,對16656件重復信訪案件已辦結15660件,辦結率94%。
同時,全國檢察機關控申部門堅持“能聽證盡聽證”的原則,切實解決了一批刑事申訴案件,實現了案結事了,事心雙解。1至9月共開展公開聽證案件5676件,同比上升1.3倍,其中簡易公開聽證2413件,占42.5%。“一把手”檢察長主持聽證2936件,占總數的51.7%。公開聽證后當事人同意檢察機關處理意見的5352件,占94.3%,其中明確表示息訴罷訪的4205件,占74.1%。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