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4月15日電《經濟參考報》4月15日刊發記者王璐采寫的文章《新一代煤電升級專項行動開啟》。文章稱,《經濟參考報》記者4月14日從國家能源局獲悉,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新一代煤電升級專項行動實施方案(2025—2027年)》(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從煤電清潔降碳、安全可靠、高效調節、智能運行四個方面建立健全煤電技術指標體系。同時,在全面總結評估“三改聯動”工作成效和有益經驗的基礎上,推動一批現役機組改造升級,力爭全面提升新建機組指標水平,積極有序開展新一代煤電試點示范。業內分析認為,全國火電靈活性改造每年將有超百億元市場空間。
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是支撐“雙碳”戰略的重要舉措,新一代煤電是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主要任務之一。我國以不到40%的煤電裝機占比提供了約60%的發電量、70%的頂峰能力和接近80%的調節能力,大氣污染物排放量下降90%以上,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清潔煤電供應體系。同時,煤電還是現階段我國最經濟可靠的熱力供應主體,是我國民生采暖和工業用熱重要的熱源保障。
“近年來,全球能源格局深刻調整,在統籌能源轉型和安全供應的壓力下,需要清醒認識到,我國煤電面臨著進一步深刻轉型發展的巨大挑戰。”國家能源局有關負責同志指出,一方面,作為我國能源電力領域碳排放的最主要來源,煤電需要多措并舉努力降低自身的碳排放;另一方面,在電力系統結構和形態發生深刻變化的過程中,煤電作為重要的系統調峰電源和慣量支撐電源,仍需進一步挖掘靈活調節能力,提升煤電深度調峰、快速爬坡、一次調頻和啟停調峰能力,持續高質量服務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為此,需要前瞻性謀劃新一代煤電戰略布局,以新一代煤電技術作為新質生產力代表,推動煤電行業開辟新賽道、開啟新征程。
安全可靠是新一代煤電升級的基本前提。《實施方案》在安全可靠指標方面重點考慮保供期申報出力達標率、保供期非計劃停運次數等兩項評價指標。
高效調節是新一代煤電升級的核心目標。“新一代煤電的高效調節不僅是傳統意義上的機組能效水平和深度調峰能力,而是擴展為供電煤耗、低負荷煤耗攀升幅度、深度調峰最小出力、負荷變化速率、一次調頻、啟停調峰等6項指標要求。除深度調峰最小出力和供電煤耗外,其他4項指標均為首次在產業政策中予以明確。”國家能源局有關負責同志稱。
清潔降碳是新一代煤電升級的重要方向。《實施方案》不強制要求所有機組實施低碳化改造建設,試點示范明確了度電碳排放強度的量化指標要求,積極推進現役機組實施低碳化改造,且新建機組應重點研究預留低碳化改造條件、鼓勵具備條件的同步實施低碳化建設。
智能運行是新一代煤電升級的重要支撐。《實施方案》提出了新一代煤電應重點聚焦智能控制、智能運維、智能決策等3個評價指標。
據了解,下一步,有關部門將組織開展新一代煤電升級專項行動工作。到2027年,在難以滿足電網快速調節需求的地區,改造和新建一批具有快速變負荷能力的煤電機組;在調峰有缺額的地區,改造和新建一批具有深度調峰能力和寬負荷高效調節能力的煤電機組;結合區域特點和資源稟賦,推動開展煤電低碳化改造建設。鼓勵各地、各發電企業落地見效一批兼備上述能力的煤電機組。
相關支持政策也將加強完善。《實施方案》明確,加大改造建設支持力度。支持符合“兩新”等條件的煤電領域節能降碳改造建設項目。支持符合條件的燃煤發電項目發行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暢通“投融管退”渠道,促進投資良性循環。同時,支持現役煤電改造升級機組、新建機組和新一代煤電試點示范機組與新能源實施聯營,鼓勵聯營的新能源項目優先并網。
華泰證券研報指出,煤電靈活性改造是我國電力系統現有靈活性資源中成本較低的品種之一,若充分實施靈活性改造,到2027年有望釋放出56千兆瓦(GW)靈活性調節空間,若進一步推動啟停調峰普及,則中遠期看還有400GW以上的靈活性資源可以釋放,促進新能源消納。看好全國火電靈活性改造每年1.6億千瓦或每年100億到200億元市場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