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經濟參考報》報道,京津冀發展頂層設計方案——《京津冀協同發展總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近日已完成,已經相關部門審批,并下發至地方,或于本月底正式發布。
報道稱,《規劃》將明確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的區域定位,并將對產業布局、產業轉移對象進一步明晰。此外,生態環境保護、交通一體化建設方面將有較大突破。
首鋼京唐公司遠景
京津冀協同發展頂層設計或本月底公布
有兩會代表委員表示,《規劃》內容“非常使人振奮。”
報道援引消息人士的解讀,按照《規劃》,北京市的重點工作是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因此,北京市2014年制定實施新增產業的禁止和限制目錄,關停退出一般制造業和污染企業392家,搭建了30個產業疏解合作平臺,推進產業轉移疏解項目53個,拆除中心城商品交易市場36個。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又再次指出,要進一步對不符合首都城市戰略定位的功能和產業,逐一列出清單,拿出具體方案,盡快組織實施,確保取得實質性進展。并明確指出加快疏解動物園地區批發市場、大紅門地區批發市場、天意小商品批發市場,對其他區域性批發市場逐步制定調整疏解計劃。積極推動部分教育、醫療等社會公共服務功能向外轉移和疏解,深化醫療衛生領域合作。
天津方面,天津市市長黃興國認為,京津冀協同發展對天津是歷史性機遇,在產業對接上深化與北京科技創新合作,加快建設未來科技城、濱海中關村科技園、京津中關科技城,打造京津國家級創新主軸。并在2014年則設立渤海津冀港口投資公司、實施京津合作示范區等一批重點合作項目,確定了濱海新區及有關區縣產業承接平臺。
河北梳理出64項重點工作,確定40個承接合作平臺,簽署并實施京冀“6+1”、津冀“4+1”戰略合作框架協議。2014年完成了北京凌云化工整體搬遷邯鄲,北汽集團黃驊整車項目建成投產,與北京共建曹妃甸現代產業實驗區,與天津共建涉縣天鐵循環經濟示范區。與此同時提出,促進設立京津冀開發銀行,重點支持回報期較長的基礎設施及其他重大項目。
附國泰君安研報:《京津冀:打造第三大增長極和城市群》
任澤平(分析師)、韋志超(研究助理)
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打造第三大增長極和城市群。京津冀有望改變過去北京一家獨大的格局,打造成為繼珠三角、長三角之后的第三大增長極和城市群。重點在頂層規劃設計方案、區域功能定位、產業重新布局、城市群建設、北京功能疏解、交通一體化、公共服務業一體化、環保一體化、北京二機場等。
京津冀協同發展第二波的新突破。京津冀協同發展正啟動從頂層設計到推進實施的第二波,結合2014年2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的7點要求和12月26日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推進會議上張高麗副總理強調的“加快推動交通一體化、生態環保、產業轉移三個重點領域率先突破”,預計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第二波將在以下幾大領域率先突破:(1)出臺《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頂層設計方案;(2)明確區域功能定位,四大功能分區:西、北部生態保護和生態產業發展區(覆蓋承德、張家口)、中部優化調整區(覆蓋北京、天津、廊坊、唐山)、南部制造業與耕作業區(覆蓋石家莊、保定、滄州)、東部濱海臨港產業發展區(覆蓋唐山、秦皇島、天津、滄州)。“兩核三軸一帶三重點”:“兩核”指京津雙核, “三軸”指京津塘主軸、京-保-石拓展軸、京-唐-秦拓展軸, “一帶”指沿海經濟帶,三個重點開發地區包括中關村、天津濱海新區、曹妃甸工業區;(3)交通一體化先行;(4)產業轉移給河北帶來跨越式發展新機遇;(5)環保一體化。
受益區域和產業:城市受益次序是:廊坊、保定、唐山、滄州、天津、石家莊。產業受益依次是:房地產、交運、基建、建材、環保、醫療、教育等公共服務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