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期】安徽省人民檢察院公訴一處檢察員胡林峰
要啟動糾錯程序,這個階段當中,那誰也沒膽子講,這個不是于英生干的。
【同期】安徽省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翟高潮
難度特別大,壓力特別大,因為是這個司法理念碰撞的時候,能不能按照疑罪從無的這個理念,能夠在案件當中得到具體體現,那個確確實實是非常來之不易的。作為一個檢察官,法律監督,如果說這個案件有問題,如果說不去按照程序把它糾正掉,那心里就會感覺到沒有盡到責任。
【正文】法院不啟動再審程序,但檢察機關的監督并未就此停止,檢察長先后做出12次批示,要求于英生案復查專案組恪盡職守、一追到底。此時,老檢察官張厚琪已經臨近退休,于英生案讓他無法安心卸任,他需要和時間賽跑。
【同期】安徽省人民檢察院公訴處一處原處長張厚琪
我必須找到最支持我向最高檢察院提起抗訴的這個決心,我必須要拿到最否定或者最確認原判決有錯誤,在認定事實或者是程序上面,或者是適用法律上面錯了,我必須要說出這句話去,我也是要承擔責任的。
【正文】在已經掌握的證據基礎上,專案組成員多次前往事發地蚌埠收集證人證言、并對于英生是否存在作案時間的推演進行了偵查實驗。為了不斷扎實證據鏈,專案組成員專門趕赴遼寧、上海等刑事證據的檢測和鑒定機構,調取了當年于英生案DNA檢測樣本圖譜,重新評估被害人死亡時間。隨著補查工作的推進,檢察官們也發現了更為關鍵的證據。
【同期】安徽省人民檢察院助理檢察員鄧言輝
最終我們是在偵查機關的偵查內卷里面發現了有這樣一個記錄,就是在案發中心現場提取了兩枚新鮮的成年人指紋。發現指紋這個問題以后,尤其是外來的指紋,那么有可能會有第三人進入這個案發中心現場。
【正文】新鮮指紋,這意味著當時還有于英生一家三口之外的人曾出現在案發中心現場,但是當年,警方并沒有把這個關鍵證據提交給檢察機關。
【同期】安徽省人民檢察院公訴處原處長張厚琪
在這種情況下,信心又不一樣了,這個作案現場的指紋,不是現在所謂的犯罪分子(于英生),又不是他家人的,那么誰進來了?一般的偵查常識這是必須要回答的,必須對這兩枚(指紋)作出合法的認定。
【正文】面對縝密的補查證據,2012年9月3日,經檢委會討論一致通過,安徽省人民檢察院向最高人民檢察院提請抗訴。2013年的新年剛過,于英生再一次被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官提審。
【同期】于英生
他就介紹說他是北京來的,是一個男同志。當時我就是出去猛的血往上涌,頭就暈了,就是不由自主的坐下來了,好象短暫的一種缺氧狀態。最高檢察院檢察官來阜陽監獄來看望一個仍在服刑的一個罪犯,這個意味著什么呢?驚動國家司法最高層了。說句實在話,從2013年的這個元月份,到7月1號這幾個月的時間是我更難熬的時間,因為我距離希望就是隔層窗戶紙那么點距離了,但是我不敢捅破它。
【正文】此時,還在煎熬中等待的于英生并不知道,安徽省人民檢察院前后兩任檢察長的接力監督、最高人民檢察院和安徽省人民檢察院的合力監督,正在以法律的名義為他追索公正。2013年5月24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向最高人民法院發出再審檢察建議書,最高人民法院審查后認定,于英生一案事實不清、證據不足,指令安徽省高級人民法院自行啟動再審程序。
【同期】安徽省人民檢察院公訴一處檢察員胡林峰
前前后后這個案件有個4、5年時間,不容易。
【同期】安徽省人民檢察院公訴一處原處長張厚琪
沒有這么多檢察官的共同努力,沒有幾個部門的配合,沒有外圍檢察司法單位的協助,是很困難的。所謂的堅持就是這份堅持。
【正文】2013年8月13日,于英生案再審,安徽省檢察院抽調精干力量就訊問提綱、舉證質證提綱、新證據展示等核心內容制作了兩套出庭預案,以確保這起持續監督了5年之久的案件能得到公正的判決。
【現場同期】于英生案再審出庭檢察員鄧言輝
綜合本案原有證據分析,于英生有對供述不具有確定性,證明力由較弱。本案現有證據亦不能形成完整的封閉的指向于英生的有罪證據鏈。原審裁判事實不清、證據不足。
【同期】于英生
他們省高院的法警都感到要詫異,就是從來沒有聽說過檢察官幫著這個犯罪分子講話。以前我們就是對檢察官的時候就是不大那么了解,覺得檢察官好象就是自己好象不能獨立地發表什么、沒有話語權。這一次,我真是感受到了,我們國家的這個法律設計是很完善的,可以講它是一個緊密的整體,但是它又是一個相互監督,相互制約的一個個體,它有很多的一些法律層面的這個設置跟設計,就是為了防止錯案的形成,在不斷地把關,不斷地修正。
【正文】于英生當庭被宣告無罪,檢察機關隨即將從遼寧調取的DNA圖譜移交公安機關。2013年11月27日,借助這份關鍵的DNA證據,這起延續了17年的命案告破,真兇終于落網。2015年1月5日,被告人武欽元在法庭上對殺害于英生妻子的事實供認不諱。
【同期】安徽省人民檢察院公訴一處檢察員胡林峰
心里的石頭落地了。因為我們說實在的,我們作為刑事辦案人員,雖然我們也信奉疑罪從無,但是畢竟這還沒有踏實到絕對無罪的那種程度,那畢竟是一個命案啊。于英生糾錯不糾錯,那是我們理念碰撞的問題,但是真兇出來之后,就證明我們前面所做的一切,我們的整個思路,這幾年的工作下來得出來的這個結論是正確的。
【同期】安徽省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翟高潮
如果檢察機關的這種監督在法律設計上沒有,從這個案件本身來說,是很難得到糾正的。我們檢察機關的法律監督這個作用,在過去發揮得確實不是很理想,我認為還是這個檢察官的責任意識沒到位,沒有充分的意識到這種擔當的責任。通過這個案件,我們愈發的感覺到就是在法律監督的道路上,檢察機關確實有一個很大的發揮的潛力,有很大的提升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