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北京市教育委員會關于2015年義務教育入學工作的意見》正式發布。與去年相比,今年的幼升小、小升初入學工作意見發布提前了將近兩個月的時間。根據教育部的要求,今年,本市100%小學實現劃片就近入學,90%以上的初中實現劃片入學,每所劃片入學的初中90%以上生源由就近入學方式確定。同時,今年的入學政策有兩大變化,一是特長生招生項目將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方向傾斜;二是民辦學校和寄宿制學校納入提前招生。
變化一:小升初特長生招生傾向 優秀傳統文化和非遺文化
北京青年報記者發現,相比2014年入學工作意見,特長生招生方面有所變化。今年,本市明確除市教委批準的可招收體育、藝術和科技特長生的學校原則上面向本區縣招收特長生以外,其他學校一律不得以特長生的名義招收學生。同時,特長生招生項目和數量要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方向傾斜。今年各區縣招收特長生比例不得超過2014年,并且還要進一步減少。
市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各區縣教委要向社會公布特長生招生計劃并統一組織特長生入學,增加區級審核,這進一步凸顯區縣教委的統籌管理作用,改變了過去學校說了算的情況,特長生招生入學將不再是學校單獨行為,進一步保證了入學工作的規范,做到公平、公正、公開。
此外,今年各區縣招收特長生比例不得超過2014年的規定,以及此前中高考加分項目的減少,都進一步說明特長生招生比例將逐步減小,升學作用將逐漸減弱。今年高考藝術特長生報名人數比去年減少一半左右。
市教委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年特長生招生的總比例不會變化,各區縣招收特長生比例不得超過2014年,可能還會進一步減少。特長生招生項目向民樂、書法、剪紙、武術、舞龍等中華傳統文化項目傾斜。具體的傾斜政策由區縣制定。
關于報名,市教委要求各區縣要降低特長生報名門檻,把申請資質降到最低,做到“機會平等”,讓更多有興趣、有特長的孩子都有機會參加特長招生。
關于錄取,在特長生錄取方面,選擇標準會更加嚴格。今年市教委將組織評審專家、人大代表、社會代表等多方人士組成的督察組,到各區縣考試現場進行督察,招考信息和錄取名單也將全程公示。
變化二:民辦校、寄宿校 單獨劃定招生時間段
在今年的入學工作時間表中,本市對各區縣入學工作開展提出統一時間進度要求,同時明確民辦學校、寄宿制學校在小學和初中入學服務系統中完成招生工作時間,確保各區縣在此時間節點后做好本區學生入學工作,避免影響整體入學秩序。
與去年相比,今年在杜絕“跨區跨片招生”的同時,將民辦學校和寄宿制招生學校單獨列出,劃定單獨的招生時間段,允許他們在5月24日之前提前完成跨區縣招生工作,在時間上也比電腦派位時間提前。
非京籍學生幼升小仍需“五證” 細則由各區縣制定
去年北京市小學的適齡兒童15萬,非京籍兒童將近6萬人。據了解,今年這一情況或將繼續。針對非京籍兒童入學情況,北青報記者發現,今年政策基本不變,與以往有所不同的是,更加強調在“五證”的基礎上,要求各區縣結合實際制定并公布實施細則。
“五證”即適齡兒童少年父母或其他法定監護人本人在京務工就業證明、在京實際住所居住證明、全家戶口簿、在京暫住證、戶籍所在地街道辦事處或鄉鎮人民政府出具的在當地沒有監護條件的證明等相關材料。
在報名過程中,家長須持“五證”到居住地所在街道辦事處或鄉鎮人民政府審核,通過審核后參加入學信息采集,并到居住地所在區縣教委確定的學校聯系就讀;學校接收有困難的,可申請居住地所在區縣教委協調解決。
據了解,近兩年,部分非京籍學生集中的區縣在“五證”的基礎上會有一些細則要求。2015年的“義務教育入學工作意見”提出,來京務工隨遷子女入學在持有“五證”的前提下,各區縣對于家長繳納社保年限等方面的認定將做進一步細化。
對話
“五證”在哪個區審核 非京籍兒童就在哪個區上學
對話人:市教委委員、新聞發言人李奕
北青報:家長如何獲取今年的入學政策,包括各個區縣的政策?是否有對外的咨詢電話?
李奕:2015年義務教育階段入學繼續使用公眾服務門戶:yjrx.bjedu.cn(5月1日啟動后方可登錄),該門戶上有市、區縣的相關政策咨詢服務信息以及各區縣轄區內的中小學信息,可供參考,門戶通過電腦和手機都可以訪問。門戶網站上有統一的技術服務電話和各區縣的政策咨詢電話。
北青報:本市戶籍的學齡兒童家長,都需要做什么?
李奕:首先要確認入學登記的區縣,選擇對應的區縣入口,在規定時間內在小學入學服務平臺(yjrx.bjedu.cn)(5月1日啟動后方可登錄)進行注冊,注冊信息的真實性需要審核,待審核通過后即可填寫其他詳細信息并打印信息采集表,到學校登記報名時要出示信息采集表。
北青報:本市戶籍的學齡兒童能不能進行跨區登記?
李奕:本市戶籍適齡兒童均須按區縣教委劃定的學校服務片參加學齡人口信息采集。
北青報:我是A區戶籍學齡兒童家長,但是我的房產/居住地在B區,我們應該在哪個區采集?
李奕:可根據個人意愿選擇兩個區中的一個進行采集。
北青報:能否同時在兩個區縣進行入學信息采集?
李奕:為了準確掌握入學需求并提供相應的入學服務,入學系統只能提供在一個區縣進行入學信息采集的機會。本市戶籍適齡兒童均須按區縣教委劃定的學校服務片參加學齡人口信息采集。非本市戶籍適齡兒童須在“五證”審核通過的區縣進行采集。
北青報:登記的信息驗證有哪些?在登記的時候我如果編寫一個虛假信息能不能通過登記?
李奕:本市有關部門建立了系統聯網驗證、當面驗證等多道驗證審核程序,以保障學生的合法權益,無論在哪個驗證環節發現是虛假信息,該條登記都將成為無效信息,可能影響孩子正常的入學程序,為此,家長在登記時一定要認真核實信息的真實準確。
北青報:能不能撤銷登記,換區縣進行登記?
李奕:在信息采集完成后,未被學校確認接受前,如需變更區縣,如在學齡人口信息采集時間內,家長可自行注銷并重新注冊,在采集時間之后,需由原登記區縣教委審核撤銷,由新入學區縣教委進行審核登記。通過原注冊的登記號可獲取原有的信息。但在采集時間之后,由于換區縣登記所造成的時間延誤可能會影響孩子片內入學機會。
北青報:小升初回戶口所在地和家庭實際居住地如何辦理相關手續?
李奕:回戶口所在地或家庭實際居住地入學的學生需向畢業學校提出申請,并由學校在統一平臺中打印申請表,簽字確認后通過網絡平臺進行審核,審核由學校發起申請,轉出區縣審核后,轉入區縣再進行審核。申請通過后平臺自動將信息變更到轉入區縣。本版文/本報記者 安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