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這所中國最高學府之一,在送走一位備受“爭議”的老校長同時,又迎來了一位更受“爭議”的新校長。
據京華時報官方微博消息,2月15日上午,北京大學舉行全校教師干部大會。中組部副部長潘立剛宣布,林建華擔任北京大學校長,免去王恩哥的北京大學校長職務。王恩哥另有任用,但具體去向并未透露。2013年3月,王恩哥從上一任校長周其鳳手中接過北大校長帥印,至今還不到兩年。
林建華擔任北京大學校長
林建華,男,漢族,1955年10月生,山東高密人,1982年2月在北京大學化學系獲得學士學位,1986年12月在該系獲得博士學位。林建華歷任北京大學化學學院院長、北京大學副校長兼教務長、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兼教務長和重慶大學校長等職務。
履新北大校長前,林建華的最后一個職務是浙江大學校長,2013年6月始任,距今不足20個月。
王恩哥簡歷:
王恩哥,男,漢族,1957年1月出生于沈陽,籍貫上海,中國科學院院士,1978年至1985年遼寧大學物理系本科生、碩士研究生,1987年至1990年北京大學物理系博士研究生。
王恩哥歷任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所長(1999-2007),中國科學院副秘書長、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2008-2009),北京大學研究生院院長、物理學院院長(2009-2011),北京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教務長(2011-2012),北京大學黨委常委、常務副校長、教務長(2012-2013)等職務。
王恩哥、林建華皆受到爭議
2013年3月起,王恩哥接替周其鳳升任北京大學黨委常委、校長,距今亦不足2年。
除去任職時間較短、曾任北大常務副校長兼教務長等共性外,林建華與王恩哥還另有兩個共同點:其一是都曾因任職期間推動改革等原因而備受爭議,其二是兩人治下學校校辦企業主要負責人均因涉嫌腐敗問題而被查。
對王恩哥的爭議,集中體現在其任內力推的北大燕京學堂項目。該項目的宗旨、選址、學制、培養模式等備受眾多北大師生和社會各界人士質疑,王恩哥本人還曾在項目專題咨詢溝通會現場遭遇北大師生的一片“噓聲”。
與王恩哥相比,林建華受到的爭議則更大。其不僅在重慶大學校長任上被一篇題為《重大之殤——討校長檄》的網帖尖銳批評,更是在調任浙江大學校長時遭遇過“抵制”風波。
巧合的是,就在去年12月20日,林建華和王恩哥還同臺現身于浙大的一場大學生論壇,與浙大學子共話創業,并對影響大學生創業的5個要素作出了順序一致的排序。
重大改革褒貶不一,校內論壇網帖“討伐”
對林建華來說,北大可謂毫不陌生。
從1978年進入北大化學系本科學習,至2010年12月調任重慶大學校長,除去1988—1993年在國外從事博士后研究的5年,林建華在北大完整度過了27個年頭。
27年里,他從一位普通學子成長為北大主抓教學工作的常務副校長兼教務長。
這27年,林建華的工作雖然忙碌,但倒也平靜,一切變化都始于2010年12月他調任重大校長后,而針對他的爭議則在2013年春夏達到高潮。
林建華的兩次爭議均由網上輿論引發。
其一是2013年3月,重慶大學校內論壇上一篇題為《重大之殤——討校長檄》的帖子,矛頭直指時任校長林建華推行的包括人事改革在內的多項改革舉措。
其二是2013年6月,“檄文”之事未息,林建華被傳調任浙大校長前后,法國浙大校友會長王曉杰微博發文稱,受全球各地多位浙江大學校友會負責人委托,發表聯合聲明,表達對新任校長任命的訴求及期望。
彼時,網上還流傳出一份“反對林建華先生擔任浙江大學校長”的公開信。不過,多位參與發表“聯合聲明”的浙大校友會負責人其后對媒體證實,各地負責人一起發表的只有“聯合聲明”,反對林任職的公開信則與他們無關。
這兩次關于林建華的網上輿論風波,均與其任職重大校長期間推出的多項大手筆改革措施有關。
在林建華推出的多項改革措施中,改造多媒體教室、安裝空調、增加研究生補助金額等舉措,受到了該校師生的一致歡迎。但學部制、人才引進和考核方式變更等措施,卻遭到了截然相反的評價。這也被輿論視為其遭遇網帖批評的直接導火索。
林建華接手的重慶大學,是一所創辦于1929年,有逾5萬名在校生的大學。雖歷史悠久,規模龐大,但因僻處西南,扶持和投入不足,多年來重慶大學基礎設施欠賬頗多。林到任時,重慶大學大約只有20%到25%的多媒體教室。
林建華來到重慶大學,首先著力改善學校的基礎設施。2010年年底剛到任,他就派出幾個考察組分赴上海、北京等地的高校,考察其教學樓建設,并隨即對重慶大學教學樓進行了多媒體改造,還為所有學生宿舍全部裝上了空調。
在夏季有“火爐”之稱的重慶,裝空調之舉備受學生歡迎。“愛從蒸籠回冰箱的快感”在重慶大學的官方微博中被納入“愛重大的N個理由”之一。
增加碩士與博士研究生補助被認為是林建華在重慶大學的另一項重要舉措。林到任后,重慶大學碩士研究生月生活補助由300元提升至500元,博士由1000元提升到2400元至3200元。
相較于這些“普惠”舉措,林建華在重慶大學教學改革上的作為,引起的評價就復雜得多甚至截然相反。
林建華在重慶大學任上主導了一系列教學改革。他要求一線教授必須在講臺授課,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學尤其是本科教學中。此舉使得該校中青年老師的教學壓力得到分擔,但中老年教授們的工作壓力則相應加大。
林建華最富有爭議的改革是在學校的人事上。
偏居西南的重慶大學,面臨著中國所有西部高校共同的困境:留不住人,進不來人。
為扭轉這一局面,林建華在重慶大學主導實施從外部引進人才的“千人計劃”、“百人計劃”。他親自帶隊到北京、美國招聘和選拔人才,并成功引進院士1人,國家“千人計劃”專家17人,副高及以上高層次人才27人,重慶大學“百人計劃”31人以及其他各類人才126人。
新人的進入帶來了新老矛盾。林不時會“空降”一些人進重慶大學,直接接任一些學院的院長或某個系的主任,這些舉措遭致重慶大學一些老教授和中層干部的不滿。
人才引進也帶來待遇上的雙軌制。被引進的新人實行預聘制,預聘期3—6年,只有通過嚴格的學術評價才能獲得永久職位。工資實行年薪制,待遇水平不輸于沿海高校,并有別于老教職員工的月薪制。
爭議隨之而來。
重慶大學一位教授曾評價高薪引進海外學者是“打破學霸專營,打破學院靠政治權力和裙帶關系運營的局面”。而上述“討伐”林建華的《重大之殤》網帖,則抨擊林引進的人“驕橫跋扈”,逼走了重慶大學多年辛苦培養起來的長江學者,使“重大的優良基因飛快地流失”。
《重大之殤》作者對林的指控相當嚴重,包括抨擊他“將一套等級森嚴的京官作風帶入了平和民主的重大”,在教室安裝攝像頭,對教師實行“錦衣衛式”的監控等。
林建華在重慶大學力推的學部制改革也備受爭議。林的學部制改革,旨在打破學院藩籬,將學院的財權和人事權集中到學部,學院只負責教學管理。
自2011年5月成立文理學部至林建華離任,重慶大學共設立了4個學部,下轄31個學院。
林此舉引發一些學院強烈反彈。反對者認為,這是在學院與學校之間增加了一個新的管理層次,人為增加管理成本,“架空了學院的自主決策權”。
對于重慶大學的這場改革風波,林建華本人在2014年全國“兩會”期間對媒體作出了回應。
林建華稱,“改革肯定是有爭議的,因為觸動了既有格局。但我覺得重慶大學的改革比較健康,我去了兩年半,我所了解到的,對我們推動重慶大學內涵建設的改革措施,大家都是很贊成的,學校師生都受益了。”
據重慶大學行政部門一位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透露,上述“反林檄文”,包括林建華本人在內的校領導均知曉,但帖子沒有被刪,也未見有任何追查作者的動作。
調任浙大校長,遭部分校友聯名“抵制”
林建華《重大之殤》之事未平,“抵制”其調任浙大校長之聲再起。
2013年6月26日,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劇場召開浙江大學中層干部擴大會議,中共中央組織部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宣布中共中央、國務院任免決定,林建華擔任浙江大學校長。
此前數日,關于浙大校友對新校長的期許意愿表達就在網絡上引起風波。
6月21日,一份題為“浙江大學全球各地校友會負責人聯合聲明”的網上公開訴求,“表示對浙大校長職位空缺的關心,并表示了校友對校長新人選的期許”。
該“聯合聲明”首先簡陳浙江大學的歷史以及對幾個月來浙大校長職位空缺的關心,隨后歷數1988年起路甬祥、潘云鶴、楊衛三位浙大校長的履歷,并對擔任浙大新校長的人選提出了五點要求,其中包括“校長人選應具備卓越的學術成就,擁有國家級院士頭銜,或是國內外公認的學術帶頭人,在國內外學術界具有較高學術聲望”等。
聲明最后表示,“請有關領導慎重考慮我們的聲明和訴求”。落款顯示參與聲明的是來自國內及國外的各地浙大校友會40多名主要負責人。
“聯合聲明”發出20多分鐘后,微博名為“海外求是鷹”的帳號發表題為“反對林建華先生擔任浙大校長”的公開信,隨后被網友大量轉發。
該公開信一開始就寫到“廣大校友認為林建華先生非常不適合擔任浙江大學校長”,并且提出了林建華的背景“與浙江大學、浙江無任何交集”、“學術造詣欠缺,無突出成果,非院士甚至不是長江學者”等幾點理由。
上述聲明和公開信,其時間上的緊密先后關系,迅速發酵致輿論認為林建華調任浙大校長一事,遭到了浙大眾多校友的直接“抵制”。
浙大校友總會坐不住了。
6月24日,實名認證“浙江大學校友總會”的微博發文:“浙江大學校友總會從未以浙大校友會名義發布任何關于校領導任命的聲明。浙江大學校友總會已接到各地校友會負責人來電,共同認為要精誠團結,全力支持新校長的工作,為母校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出力。”
隨后,“聯合聲明”發起人、法國浙江大學校友會會長王曉杰也對媒體表示,上述“聯合聲明”的初衷并不針對任何個人,因為起草時并未獲知浙大校長人選的確切消息。他們的目的,只是希望浙大能有一位德才兼備的校長來掌舵,讓學校得到更好的發展。
“抵制”風波雖然沒有影響到林建華赴浙大履新,但還是給他帶來了額外的壓力。在上述浙江大學中層干部擴大會議上,林就曾以“臥薪嘗膽,抗負壓力”形容其心境。
當時的媒體認為,林建華要面對的是一個比重慶大學復雜得多的新攤子。
百年名校浙大,歷經四校合并,擁有5個校區,在校生4萬多人。浙大前三任校長,從路甬祥、潘云鶴到楊衛皆為兩院院士,他們在任期間,浙大完成了中國高校史上的諸多改革,并保持著合并以來從生源質量到科研經費等方面的多項佳績。林所面臨的新課題,與當初接掌重慶大學時大不相同。
這些課題中,甚至包括浙大校領導班子成員的涉嫌貪腐問題。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