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淑娜]:我舉一個例子,比如大家都知道18個稅種有3個是法律規定的,企業所得稅法就規定了企業所得稅的稅率是25%,規定得很清楚。現在我們的寫法講的是基本制度,基本制度就是基本要素,還是要規定的。如果需要國務院和地方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一定會在稅法當中做出明確的授權。如果大家有興趣,可以看一下這三部關于稅收的法律,如果需要國務院或者有關地方要調整的,一定會有明確的授權。我再舉個例子,比如車船稅法,車船稅法就規定了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對公共交通車輛以及農用交通工具實施減征或者免征車船稅。謝謝。[15:34]
[日本亞洲通訊社記者]:謝謝主持人。昨天張德江委員長在人大工作報告當中特別提到一點,就是要健全請示制度,也就是說人大要向中央請示。那么,人大如何在日常或者重大的工作當中接受黨的領導,如何處理好國家最高權力機構與黨中央之間的關系,我想請教一下專家。第二個問題,今年可能也是相隔24年重新修訂行政訴訟法,在中國“民告官”一直是一個很難的事情,而且老百姓勝訴的機會總是很少,這次修改可能會為“民告官”或者減少上訪人員打通一個通路。在這次的行政訴訟法當中,對于政府尤其是個別地方政府有法不依、有錯不究的問題,行政訴訟法將會有哪些新的懲處措施?我想請教各位。謝謝。[15:36]
[闞珂]:我來回答第一個問題。感謝日本媒體的提問。在1954年的9月15日,召開了一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在這個會議的開幕式上,當時毛澤東主席作了一個非常著名的開幕辭,在這個開幕辭當中他講到,“領導我們事業的核心力量是中國共產黨”。當他話音一落,全場爆發了熱烈的掌聲。這個情節看當時的《人民日報》看得很清楚。在毛澤東致開幕辭時,哪一句話后面是長時間的掌聲,哪個地方鼓掌,哪個地方是熱烈的鼓掌都很清楚。我想這個掌聲就表達了一屆全國人大代表對中國共產黨是我們國家的領導黨認同、認可和接受。[15:36]
[闞珂]:我到全國人大工作之后,現行的憲法經歷了四次修改。修改憲法的過程大致是這樣,首先由中共中央提出建議,全國人大常委會接受建議,由全國人大常委會把它轉化為一個議案,在常委會上審議之后,提請大會審議。經過代表大會審議,最后表決通過。再有一件事情,1990年時我參加了當時機關總結人大從1949年以來40年的工作經驗。在總結的過程當中,大家有一個深刻的認識和共識,就是在中國要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要充分發揮人大的作用,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重視了,加強了這方面的工作,人民當家作主就有保障。到2010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在這個時候,六屆的委員長彭真曾經提到過,在法律體系比較健全、比較成熟之前,那個時候是既依靠政策,也依靠法律辦事。法律越制定越多,法律體系越來越完善、越來越健全,那么就由既依靠政策又依靠法律辦事過渡到依靠法律辦事。[15:38]
[闞珂]:黨的十八大、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四中全會就明確法治是治國理政的根本方式,我體會這句話是對人治的根本否定,要善于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治國理政。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和核心是人民當家作主,共產黨在國家和社會生活當中起領導作用。怎么起領導作用呢?就是通過法定程序把黨的主張變為國家意志、變為法律,把黨推薦的人選通過法定程序變為國家機關領導人員,通過國家政權實現對國家和社會的領導。這句話講的就是共產黨的領導要依靠社會主義法治來實現。在我們的具體工作當中遇到重大的問題要向中央請示,中央有了原則的意見,人大常委會通過法定的程序,經過充分的審議,聽取各方面的意見,最終變成國家意志。在工作當中,我們體會很深,黨的領導和人民當家作主,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法治是完全一致的,是高度一致的,我們將堅定不移地堅持黨的領導這樣一個重大的政治原則。謝謝。[1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