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關于三亞河河水受污染一事一度是市民較為關注的話題,三亞市政府部門也一直下大力氣對三亞河進行防污治污,媒體也曾多次對三亞河河水污染進行了相關報道。然而,政府部門雖投入大量資金,做了大量整治,但污染問題卻始終困擾著三亞的母親河。
“別讓黑水擋了旅游城市的景,母親河緣何成了環境負資產?”昨日,央視《新聞直播間》將鏡頭對準三亞內河污染問題,曝光了三亞河段排污口污水直排、水體氨氮致癌物嚴重超標等現象,并呼吁三亞保護環境、啟動防污治污措施。
3月份三亞河出現大面積死魚
3月份三亞河出現大面積死魚
三亞河排河口處的水呈暗黑色
三亞河里垃圾“防不勝防”
3月4日,本報報道了“三亞河驚現大面積死魚現象”,引發廣泛關注。多數市民懷疑系河水污染所致,經相關部門對水質抽樣調查,判斷是因為天氣轉變水中缺氧所致。
然而,跟隨央視記者的拍攝鏡頭,矛頭對準了三亞河的污染問題:漁船垃圾橫生,居民、酒店生活污水直排,河水變質變色,惡臭難聞……從三亞河、臨春河的交匯處到海上鳳凰島之間的2公里水面上,環衛公司投入了8條保潔船不間斷打撈作業,但水里的垃圾仍“防不勝防”。
央視記者表示,從三亞潮見橋順著臨春河往上游走,大大小小的排污口隨處可見,采訪中有一處排污口正在排污,腥臭味撲面而來,環衛工表示,該處排污口是下洋田附近的酒店排放的生活污水,甚至排放了大便水。
央視記者在附近提取水樣,并送至中國地質科學院國家地質實驗測試中心檢測結果顯示,水體氨氮嚴重超標,都在29毫克/升水以上,其中臨春橋邊的排污口水樣數值最高,達到了64.7毫克/每升水,遠遠高于8毫克/升水的標準,而其他色度、磷、耗氧量數值均高于排放標準。記者提取上游河體的淤泥,結果也測出來強致癌物——多環芳烴,且數量相當高,達到276毫克每公斤。
視頻中,國家環境應急專家組專家王金生表示,“高濃度的氨氮會對水生生物影響比較大,另外可能在不同時間段,比如說魚、蝦都會死掉,同時影響整個海島的環境生態。有機物生物指標遠遠高于其他地方,魚和蝦進入淺海地區,可能進入咱們的食物鏈,從而影響人體健康,這個對整個旅游區來講,風險很大。”
每天8萬噸污水得不到處理
央視記者曝光,在三亞開展內河游項目的兩艘旅游船,也因為內河污染的問題上座率低。此外,原本依托河水打造的山嶼湖、鳳凰水城等高端小區也面臨“尷尬”,因為河水腥臭,小區居民苦不堪言,“不敢住,不好租,很多房屋閑置。”
記者發問“旅游城市豈能管不住污水直排?”三亞市水務局相關工作人員在視頻中無奈地說:“我們也采取了措施,但是沒用,原來只有一個泵供應不夠。城市污水管線原本是建設部門負責,后來才移交給水務部門,由于年代久遠、移交過程的紕漏,一直沒法弄清地下的污水走向。”
央視記者認為“污水處理不應是一道無解難題”,視頻中曝光,位于臨春河上游的荔枝溝污水處理廠由于建設滯后等原因,一半設備被閑置。但三亞市一天產生的污水是23萬噸,目前建設的10個污水處理廠每天只能負荷15萬噸,還有8萬噸污水得不到處理。
采訪中,國家環境應急專家組專家王金生認為,從整體的污水處理廠的規劃上來講,三亞沒有做到全覆蓋,一個要和污水的管網建設相結合,有污水處理廠,不等于污水全部進入污水處理廠,要把污水管網做好;第二個是制度上,既然建了污水處理廠,標準一定要按照城鎮污水處理廠的排放標準,要嚴格執行。
央視曝光的視頻中,新聞觀察員王健表示,水污染問題不是三亞一個城市存在的,但是在環境保護問題上,大家都對三亞富有期待,覺得三亞理應是個“優等生”,綠水青山是三亞發展旅游很重要的資源。
那么,在央視曝光之前,三亞政府部門在三亞河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的投入和排污監管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呢?記者了解到,去年5月份,三亞發布了《關于辦理污水排入排水管網許可的通告》,除了普通居民戶,三亞所有企事業單位、個體工商戶需往城鎮排水設施排放污水的,都需申請污水排入排水管網許可證,否則不得排污。違規排污可處50萬元以下罰款;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此外,今年3月份,三亞市相關部門也曾對三亞河上游的非三亞籍漁船進行勸離,對三亞港內的廢舊漁船進行排查清點,進一步改善三亞河衛生環境。
據了解,近兩年,三亞重點實施三亞河、三亞灣雨污分流改造項目,投入4.57億元建設完成51.9公里污水主干管網,2014年逐步完成105余條支管接入主管工作,對“兩河一灣”(三亞河、臨春河、三亞灣)排放口進行截流、引流、封堵。目前,10個排海口以及52個排河口已進行整治。
今年3月份,三亞市政府決定2015年在全市開展“城市治理管理年”活動,明確加強三亞河、臨春河治理管理工作。據悉,三亞今年將持續推進雨污分流建設,完善污水處理設施,完成三亞河、臨春河剩余的14個污水排河口整治,將沿河污水全部納入市政污水收集系統,標本兼治逐步實現三亞河的治理。
水務部門未對
曝光事件回應
針對央視曝光三亞內河污染一事,記者昨日下午走訪了三亞河部分河段。在金雞嶺路金雞橋頭記者看到,河面上漂浮著不少枯枝落葉,在河流東岸橋頭一側,記者發現隱藏在草叢中的一處排河口,現場并未發現排污行為。走近一看,該排河口周邊的水呈暗黑色,發出陣陣惡臭,污水直接排進三亞河。
在金雞橋另一側,記者又發現了3處排河口,其中兩處排河口與河水相連,無法分辨是否向河水中排放污水,但站在橋頭可聞到陣陣臭味。隨后,記者在月川橋附近,同樣發現了幾處排河口。
此前,本報也曾多次對三亞河污染一事作出相關報道,記者查閱相關報道發現,自2010年至今,媒體曾多次報道三亞河污染一事,并對三亞河水質提出相關質疑。其中,2012年,根據全省地表水環境質量檢測,省內多條河流局部河段呈輕度污染,其中就包括三亞河。2013年,三亞河也曾出現大量死魚的現象,專家回應為自然現象。2014年,因三亞河水受污染,河岸邊的紅樹林受到影響。今年3月份,三亞河再次驚現大量死魚,三亞河水污染問題應當引起相關部門重視。
針對央視曝光三亞內河污染一事,水務部門尚未就此事作出相關回應,記者也將進一步關注三亞河污水治理進展。
(原標題:央視曝光三亞內河污染專家:檢測出強致癌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