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廣大農村地區,動輒幾十萬的天價彩禮讓男方高呼“娶不起”。今年5月初,甘肅慶陽市政府發布工作意見,明文規定抵制天價彩禮,拒絕紅白喜事大操大辦,使文明婚嫁新風深入人心。抵制天價彩禮受到農民歡迎,有些家庭甚至因婚致貧。據悉,農村彩禮普遍超過10萬元,有些還要求有房有車,有的地方甚至出現了借高利貸結婚的個案。
許多農民反映,當地結婚費用居高不下。在魯中地區,春節前剛給兒子完婚的河北省館陶縣孫莊村的孫明(化名)給記者算了一筆賬:“訂婚下禮三萬三;結婚彩禮十二萬;家里沒新房,被女方要去二十萬房子錢;買汽車八萬;再加上家具家電、婚禮擺席、謝媒人錢,近五十萬沒了。”記者調查發現,“兒子娶媳婦,爹娘脫層皮”現象在這些地方普遍存在,很多農民直呼“娶不起”,紛紛要求抵制天價彩禮。
村民反映,女方的結婚條件一般是:離縣城近的要在縣城買一套房,遠的要在村里蓋一套樓房;蓋平房則不僅要蓋主房、廂房,還要蓋門房;彩禮普遍超過10萬元,有的還要求買輛家用轎車。
河北邱縣、大名縣部分農村還有彩禮要有“三斤”或者“萬紫千紅一片綠”的說法。前者是指百元人民幣三斤(約十四五萬元);后者則是“一萬張紫色五元鈔票,一千張紅色百元鈔票和一堆綠色五十元鈔票”(二十萬元左右)。
“天價”婚娶已成為許多農民的沉重負擔,是部分農村家庭負債、致貧的主要原因。多地群眾反映,父子辛苦數年打工積攢的錢僅夠蓋(買)房子,其他花費只能靠借,有的地方甚至出現了借高利貸結婚的個案。
中共中央黨校社會學教研室主任吳忠民表示,“天價”婚娶直接導致農村一批中老年人赤貧化。“有車有樓,家里還有兩頭老黃牛”是流傳在冀豫一些村莊的一個說法,意思是除了“車”和“樓”這兩樣結婚必備品外,男方的父母若是身體健康,能像“黃牛”一樣干活就錦上添花了。在河南南部一些縣鄉,“打工掙錢給兒子娶媳婦”成為很多農村中老年人主要的生活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