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烏魯木齊7月17日電 17日,新疆統計局和國家統計局新疆調查總隊聯合公布2015年上半年新疆國民經濟運行“成績單”。上半年,新疆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3649.48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同期增長8.2%,增速高于全國1.2個百分點,增速位居全國第12位,位次比一季度提升10位(2015年全國各省市上半年GDP排名及增速)。
新疆統計局副局長王躍認為,今年以來,新疆主動適應經濟新常態,及時出臺《關于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做好當前經濟工作的意見》,從20個方面50條措施上精準發力,政策效果不斷顯現,國民經濟平穩運行,呈現經濟企穩回暖,民生大幅改善的良好態勢。
中新社記者注意到,上半年,新疆第一產業增加值314.85億元,增長5.5%;第二產業增加值1465.75億元,增長6.0%;第三產業增加值1868.88億元,增長11.1%。從貢獻程度來看,第一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4.2%,第二產業為36.9%,第三產業為58.9%。第三產業貢獻率明顯高于第一、第二產業。第三產業貢獻率比上年同期提高26.2個百分點。
王躍稱,從三次產業所占的比重看,第三產業超過50%,為1978年以來的最高值,也是首次超過50%。新疆主要經濟增長動力已由過去的第二產業轉向第三產業,第三產業已成上半年新疆經濟增長的第一動力。
今年上半年,新疆民生類工程完成投資753.51億元,增長1.6%,其中,教育業投資增長31.4%,衛生和社會工作業投資增長47.3%。
王躍透露,今年上半年新疆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城鄉居民收入增速位居全國前列。據新疆人社廳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6月20日,新疆實現城鎮新增就業32.37萬人;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120.16萬人(次)。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27.41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614.99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7.95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41.82元。在新疆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中,教育支出增長、醫療衛生和計劃生育支出、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增長均在30%以上。(記者 孫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