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急進暴露于低壓低氧環境后,會產生各種身體不適的“高原反應”。而前一陣,據人民網記者報道,解放軍多型主戰裝備在進入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后,也發生了各種不適應的“高原反應”。操作這些裝備的蘭州軍區某機步旅指戰員在不斷的訓練、演習摸索中快速找出應對之策,從而科學操控,最大限度地發揮裝備性能。
解放軍步兵戰車開赴演習區域
這篇名為《蘭州軍區某旅列裝多款新型裝備高原射擊發發命中》的報道中指出,某新型步兵戰車雖然已列裝多年,但今年第一次登上海拔4200米以上高原,麻煩隨之而來。在平原上,新型步戰車行駛中風馳電掣,1米高的棱坎,駕駛員油門一踩就過去了。上高原后,不但行駛速度下降,還經常自動停車。“受氣溫和氣壓變化等影響,戰車發動機內的油溫和水壓很容易達到臨界點,由于設計有自動保護機制,相關部件會自動報警停車。”裝步4營12連指導員楊草原向記者介紹稱,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駕駛員不斷試驗,細心品味戰車什么地形可以加速,什么地形適合換擋等細節問題,逐漸掌握了戰車在高原上的“脾氣”,摸索出了高原駕駛新型步戰車要領。
上高原后,官兵們注意到,新型步兵戰車射表海拔高度最大參數為4000米,而部隊訓練地區海拔超過4200米,炮長在向火控計算機輸入射擊參數時無法輸入準確海拔高度參數,加之高原氣壓偏低的影響,火炮自動射擊時總是打高。為了解決問題,官兵們采用手動調整射擊角的方式,反復試驗,找出規律,最后在匯報射擊中,所有彈藥全部命中。
根據報道中同時給出的新聞圖片,這種受高原影響的步兵戰車應該是我軍研制的ZBD-04步兵戰車,該型步兵戰車裝備有100毫米低壓線膛炮,可發射炮射反坦克導彈和殺傷爆破榴彈。由于高原環境中氣溫、氣壓、風等氣象條件的變化對于火炮彈藥的飛行穩定性、地面密集度和射程等彈道特性的影響很大,許多武器在平原試驗積累的射表和相關射擊諸元都無法直接套用到高原地區,經常出現偏高偏遠的情況,需要使用部隊依據過去采集的修正射擊參數進行瞄準,才能獲得可靠的命中。
據總裝機關業務部門領導介紹,高原試驗是總裝機關近年來持續組織開展的重大專項試驗任務。為全面系統地解決陸軍裝備高原作戰使用問題,加快高原高寒山地部隊裝備建設步伐,他們連續5年開展了陸軍新型主戰裝備高原適應性訓練,全面驗證了70多型武器裝備和百余型配套系統的高原適應性,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參試官兵克服高原惡劣環境,考核了陸軍新型主戰裝備高原作戰適應性的運輸、環境、人機、保障、編成等要素,成系統地獲取了58000多組高原試驗數據,深入研究了高原環境對新型主戰裝備的作用機理和影響規律,為高原山地部隊作戰訓練、裝備高原適應性改進奠定了理論基礎。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