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發布的一份學者分析報告認為,11月中國宏觀經濟延續了整體平穩的基本格局,總需求增速出現下滑加速的跡象。
“中國宏觀經濟論壇”月度數據分析會15日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行。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范志勇代表課題組發布了11月宏觀經濟月度數據分析報告。
報告指出,進入11月份以來,中國宏觀經濟延續了整體平穩的基本格局。宏觀經濟整體穩定主要體現在就業市場穩定,城鎮調查失業率和累積新增就業人數較前期指標有所改善;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基本保持穩定,外匯儲備小幅回升;在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增強的背景下實現了國際貿易和利用外資的基本穩定和改善。
報告顯示,在整體穩定的大格局下,總需求增速出現下滑加速的跡象,值得特別關注。總需求下滑加速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國民經濟各部門中除“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之外,其他部門需求呈現下滑趨勢,經濟增長新動能尚不能獨立擔當穩定經濟的重擔。第二,包括消費者價格指數和生產者價格指數在內的多項細分價格指數環比出現下降。盡管同比數據顯示全年控通脹目標實現無虞,但環比指數下降顯示中國經濟正面臨通貨緊縮的壓力。第三,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下滑趨勢延續。居民部門高杠桿率對財富結構和消費的影響是長期的,只有通過穩定經濟增長和收入才能夠實現消費的穩定。第四,廣義貨幣增速已經連續7個季度低于名義GDP的增長。歷史經驗和國際經驗都表明,短期內貨幣增速過低不利于總需求的復蘇。
范志勇表示,政策方面,中國目前經濟下滑不僅具有新常態轉型時期的階段性特征,同時也是國際經濟形勢變化對消費者和投資者信心造成的沖擊的結果。應對目前的經濟形勢不僅要有常規的全方位的經濟政策,更需要從穩定居民和投資者信心著手,穩定國內外經濟主體對未來中國經濟的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