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反壟斷局近日通報了山西省5家混凝土企業因協商漲價被行政處罰案件,再次給建材領域控價敲響警鐘。
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這起反壟斷案件的線索來自群眾舉報。2019年6月,山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經批準正式立案調查。
材料顯示,涉事的鑫力、寶寶、毅達、晉鑫、三鑫等5家混凝土有限公司均來自山西永濟市。經查,2018年10月31日,5家企業以環保治理、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為由,共同協商調整價格,簽訂了《商品混凝土調價告知單》,約定從2018年11月1日開始執行統一約定的價格。上述5家企業違反了《反壟斷法》,被各罰人民幣5萬元整。
近年來,建材領域“壟斷事件”頻頻被曝光,顯示出國家層面在建材領域開展反壟斷執法的力度日益加強。
多位資深水泥專家向記者表示,今年以來,反壟斷局多次通報相關信息,也是給水泥企業“提個醒”,更有助于今年行業平穩發展。
有專家告訴記者,雖然建材行業市場化程度較高,但建材行業存在運輸等“成本半徑”,這導致外地企業難以進入本地市場,身處“熟人社會”的本地企業容易聯合達成壟斷協議。
今年以來,市場對水泥價格的波動頗為敏感,時常有對其價格調查的傳聞,令整個水泥板塊承壓。
業內人士向上證報記者表示,今年以來,部分區域的水泥價格曾多次有上漲沖動,但因有混凝土企業的“前車之鑒”,在價格管控上更為理性,整體上較為平穩。
“只要價格保持穩定,今年水泥企業的業績就相當亮麗,漲價意愿并不強烈,加之壟斷情況通報,水泥企業會引以為戒,謹慎對待價格變動。”一位業內人士說。(記者 于祥明)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