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初,國際原油價格創出了近四年來新低,這是繼2016年年初26.05美元/桶低點后,再次跌破30美元關口的新紀錄;雖然周二亞洲時段外盤原油價格止跌回升,但滬原油期貨仍以跌停板開盤,全天7個合約封于跌停。昨日,《證券日報》記者從多家期貨公司處了解到,本周客服的主要工作基本以打電話向客戶追加保證金為主,且都有不同時長的加班。
北京某期貨公司相關人士告訴記者,公司每個客服員工每天的電話數量平均在50個至70個,基本上每個電話對應的都是一位客戶,雖然交易所和期貨公司在保證金方面設置了風險提示,但面對如此特殊的行情,仍有客戶面臨著穿倉的風險。目前來看,多數客戶都能夠配合在下一個交易日開盤前將保證金匯入交易賬戶,如果未能夠及時追加保證金的,期貨公司只能以跌停板價格掛單。
滬原油20個合約全線翻綠
在基本面多個利空因素影響下,國際油價迎來了近四年新低。本周一,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原油期貨主力合約在亞洲時段跌破30美元大關,創出了階段性新低27.31美元/桶的記錄,隨后便有所反彈。
“國際油價閃崩其實很難預測或抓住的,雖然事前有一些預兆,例如OPEC會議就協商產油國進一步減產,加之今年全球性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蔓延等因素,這些因素令市場擔心原油供需端預期會更加疲軟。”方正中期期貨研究院院長王駿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來看,國際油價不可能維持在20美元/桶-30美元/桶的低價區域,因全球性疫情不會一直或長期存在。此外,OPEC會議參與各方很難長期忍受低于30美元/桶的油價,特別經濟對原油出口依賴度較高的國家。
在國際油價大跌的同時,國內期貨市場也迎來了一輪大幅調整。本周一,國內商品期貨大面積下跌,尤其是能源化工板塊,多數品種以深幅下調收盤;昨天開盤,原油期貨、瀝青期貨等部分品種,以跌停價開盤;截至收盤,原油期貨仍有7個合約未能打開跌停板。
記者梳理發現,滬原油期貨昨日20個合約全線翻綠,盤終仍有7個合約處于跌停板狀態,其中,近月合約2004、主力合約2005、遠月合約2006等部分成交量較高的合約,盤終仍以跌停價報收。
與此同時,周一滬原油全部合約成交752手,成交額2.57億元,持倉量減少166手至85112手;主力合約2005以338.1元/桶收盤,下跌21.6元,跌幅為6.01%,成交302手,持倉量減少129手至41059手。但周二盤面表現變化則相對較大,滬原油期貨20個合約合計成交6265手,成交額高達近20億元;其中,主力合約2005成交1371手,持倉4.05萬手,較前一交易日下降524手。
分析人士指出,成交額和成交量的變動反映了投資者對于后市價格的變動存在分歧,雙量波動加劇,反映了投資者在砍倉的同時,也有在進行補倉或入場。
截至記者發稿,亞洲時段NYMEX原油已有所反彈,主力合約報收于33.55美元/桶,上漲10.98美元,成交近20萬手。
星石投資分析認為,國際原油價格大幅下跌,大部分國家都很難做到獨善其身,不過,對于國內的影響來看可以分為三個方面:一是有助于實體企業降成本;二是資本市場短期反應的需求下降和通縮恐慌,長期趨勢不改;三是國內政策有望迎來進一步寬松。
有客戶面臨穿倉風險
一方面是行情波動帶來的較大風險,另一方面則是期貨公司忙于應對投資資金穿倉風險。
《證券日報》記者昨日通過對多家期貨公司了解到,此次國際油價大跌所帶來的風險影響較大,有投資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虧損,除了未能在滬原油期貨離場的投資者外,其他能源化工板塊的也未能幸免。
“公司客服從周一就開始撥打投資者電話、發短信,不停地提示風險,周一加班到晚上十點才結束。”北京某期貨公司高管向記者表示,“周一我們有客服工作人員最多打了近100個電話,平均每個人打了60個左右的電話。”“僅北京營業部的單個員工每天的電話數量也平均在50個至70個,這些電話基本上都是對應的一位客戶,雖然交易所和期貨公司在保證金方面設置了常規的風險提示,但面對原油價格如此特殊的行情,仍有客戶面臨著穿倉的風險。”
據了解,目前期貨公司對客戶的風險控制有兩類,一類是交易所設置的保證金制度,另一類則是期貨公司在交易所的基礎上追加保證金,以確保面對極端行情下可能穿倉的風險。即便如此,仍有客戶由于未能及時追加保證金,而隨時有可能穿倉。
“一般來說,當客戶的風險度達到了交易所保證金規定的95%時,系統是自動提示風險,期貨公司客服人員根據風險窗口提示,會再次向客戶電話或短信提示。”某期貨公司風控人士告訴記者。(記者 王寧)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