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趙女士稱,自己上個月從去哪兒網上訂購了一張火車票,并通過快遞拿到了紙質車票,不料旅行途中忘記攜帶。趙女士想通過站臺進行掛失補辦,但火車站工作人員卻查不到她的購票信息。對此,去哪兒網稱這是由于鐵路系統有延遲導致的,并承諾為旅客退票。而12306工作人員否認了去哪兒網的說法,并提示市民選擇官方途徑購票——據《北京晨報》
既然購買火車票已實行實名認證,那么進站、檢票、乘車,乃至掛失、退票,自然都可以查到旅客購票信息,但趙女士的火車票卻無法查詢。這看似一件小事,卻一點都不小。
為什么明明有紙質車票了,卻無法查到購票信息呢?一種原因,就是像去哪兒網客服解釋的那樣,是信息系統存在“延遲”。不過,“發車后10天才會有記錄”的說法實在站不住腳,如果真是這樣,問題就存在于整個鐵路的信息系統,這么大的技術漏洞,不可能到今天才發現。
正如12306客服人員所說,“在代售點買票后,丟了車票又來車站補票的人多了,如果大家都查不到,那不就都沒法辦了嗎?”所以,“發車之后10天才能查到信息”沒有根據。
另一種可能,則是去哪兒網上的票務代理商向消費者提供了無效的車票。車票無效,信息自然也無效,當然也就無法查詢。如果真是這樣,不僅涉嫌造假售假,侵犯消費者權益,還涉嫌偽造票據和經濟詐騙。一旦耽誤旅客行程,損失就不一定是區區火車票錢,可能還有后續的經濟、精神損失。
因此,即便退回票費,去哪兒網也應該嚴查此事,找出漏洞,拿出證據,看看火車票是怎么被“架空”的,并及時予以彌補。千萬不能采取推卸責任、大事化小的態度,否則今后類似的事情還會出現,對自己信譽的傷害將越來越大。
旅游類產品的網絡銷售平臺,過去出的事情不少,但主要集中在飛機票和酒店預訂上。這次火車票也出了蹊蹺的問題,說明癥結不是局部的,而是整體的管理、規則出了毛病。發展了這么多年,還顯得如此不成熟。
所以,還是要端正態度,好好維護系統內部的管理建設,不要再蘿卜快了不洗泥,不要再只想著賺快錢,更不要一出問題就回避,打太極拳、推卸責任。那樣只能砸自己的牌子。
如果真的需要一定時間才能完善規則和監管,那么某些不成熟的業務現在就不要開展,所謂“沒有金剛鉆,別攬瓷器活”。把關系理順,把技術問題解決好,把監管搞嚴,再開張不遲。
其實,對于一些自己拎不清經常出狀況的旅游產品網站,消費者也應該有清醒的認識,采取謹慎的態度。不要簡單地因為習慣或者圖省事省錢,就在那里消費。表面上的便宜,往往有許多附帶的條件,還有不少坑。去航空、鐵路公司的官網上買票,消費的安全能得到保證,出了事情也有線索可找。
這就是市場選擇的力量,能充分保持優勝劣汰,也能倒逼旅游類網絡銷售平臺改進自己的工作。這樣,遇到“架空”車票的可能性,就很低很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