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則為網約車行業制定門檻,但卻忽視出行觀念已悄然改變
在社會各界紛紛對新政表示不同看法的時候,北京市交通委員會官方微博發布了《北京市出租汽車行業深化改革有關政策文件解讀》解釋為何規定網約車司機和網約車為北京戶籍、北京市車輛。一句話總結:這么做,全是為了治理交通擁堵啊。其實「治堵」這件事情一直是北京市交通委、北京市政府甚至是全國大部分政府的頭疼之事。
FellowData小編也曾在打車時聽司機講起,可能由于一些司機自身問題,在重要的交通路段隨意等客停車,造成某些路段嚴重擁堵。但如此規定真的能改善「堵城」的交通狀況嗎?
但通過2009-2015年我國私家車保有量數據可以看出,近年來保有量增速是有放緩的趨勢。中國出行用戶必須擁有私家車的固有觀念已逐漸過渡到使用車輛的新觀念。專車的出現的確從某些層面上滿足了用戶出行的個性化需求,一定程度上成為私家車的替代品。拼車形式的出現,在節約社會總體成本的同時,也將出行變得更便利、省去停車費以及加油費用。這也就是共享經濟在出行領域的重要布局。
在全國看來,小汽車的使用效率普遍偏低,每天平均使用時間少于1小時。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限制車輛作為專車更高效的使用,在某種程度上也使汽車使用率大打折扣。因此,對于解決交通擁堵這件事也是要科學分析。
若新規出臺實施,司機、乘客以及平臺都將如何生存
80% 網約車司機都不符合要求
畢竟在北京、上海這類超一線城市,雖然人口眾多,但擁有本地戶口的人還是占少數。所開車輛符合軸距和排量要求的更是少之又少。就目前來看,依照細則條例以及平臺的高獎勵門檻,將來可能會退出一大部分兼職司機及車輛。對于一部分自由職業者來說,合法后的網約車也算是一份正式工作,他們將來可能又要回歸原來的生活。
乘客等車時長以及車費均將提高
從網約車出現以來到合法化再到現如今的新規細則的修訂,乘客關心的問題始終都是會不會漲價,還會不會有優惠……
因為網約車之所以定價相對實惠是因為共享車輛本身的平民性,但細則當中規定的2.0L或者1.8T以上的車型,無形當中就增加了車輛運營成本,所以車費增長是「指日可待」。并且由于網約車數量的減少,出行時間成本也將會有所提升,就滴滴平臺粗略計算,等車時間將由現在的平均5 分鐘延長到15分鐘以上。
網約車平臺靈活管理司機及車輛才是正解
網約車并不是第一次遇到政策打壓,在起步階段,為了提升用戶體驗,提高打車成功率,當時的滴滴和快的就在自己的App客戶端中設置了「加價」選項。顯然,不論從國家規范層面,還是各地管理層面,「加價」或「議價」都是明令禁止的。從最開始各地嚴格監控網約車并攔截司機,到今年7 月網約車正式納入合法軌道。由此可見,網約車平臺與政府的積極溝通起到作用。
另一方面,從滴滴的布局來看,其不僅在打車出行領域占據絕對主導地位,還投資了公共交通以及共享單車。其次它也將觸角伸到醫療、地產等領域。隨后將產業延伸至「醫食住行」等生活領域,進而構建整個的生態體系。即使這次政策出臺,經歷了大風大浪的滴滴也不會因此喪命。
在未來,網約車在不違背規定的前提下,對車輛、司機管理等方面更為靈活,讓大眾享受到更多紅利才是要考慮的應對措施。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