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食藥監部門工作人員表示,光百度、美團、“餓了么”、到家美食會四大網絡訂餐平臺共有北京地區店鋪5.8萬家。相比實體餐飲,網絡訂餐交易環節復雜,交易鏈條長,容易給不法分子摻假使雜提供更多機會,也給職能部門的監管帶來更大的難度,而且餐飲生產的隨意性給監管帶來了不小的挑戰。
訂餐平臺對商家并非沒有治理能力,應收緊審核關口
雖然查處辦法要求入網餐飲生產經營者必須亮證公示,但是不少商家公示的證照模糊,訂餐平臺甚至設置了不能放大的功能,使公示淪為擺設。
對于公眾質疑,美團、餓了么對記者表示不予置評。而百度外賣平臺依然聲稱,其自成立伊始就已要求所有入駐商家必須亮證公示,還設置了品控部門不斷審查商戶資質,從源頭把控質量。
記者調查發現,網絡訂餐平臺對商家并非沒有治理能力,技術上也可以實現,但操作中卻進展緩慢,甚至有的網絡訂餐平臺間形成“逆競爭”:這家平臺剛清理門戶,那家平臺就照單全收,導致“誰清理誰吃虧”。
專家認為,今年以來相關管理部門屢出重拳,但網絡訂餐平臺上黑作坊猖獗依舊,一個重要原因是板子沒有打到平臺上。
“黑作坊能成群上網,源頭在線下但根子在平臺。”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研究員傅蔚岡認為,無證照商家不是新出現的,但是網絡訂餐平臺的出現讓無證照商家的數量迅速擴大。網絡訂餐亂象之所以頻現,一是平臺把關不嚴,一味追求規模;二是平臺投入不足,管理人手有限;三是平臺運營不當,有的地方生產經營者與平臺管理者是同一伙人,存在“監守自盜”隱患。
上海市食藥監局局長閻祖強說,從準入到送餐,應該有一套完整的質量體系和行業標準。
中國消費者協會副會長、人民大學教授劉俊海表示,對網絡訂餐平臺的監管,應該收緊審核關口,從源頭端過濾黑店。這些工作有待食藥監、網信、工信等部門主動作為、聯合發力、除惡務盡,更有待于網絡訂餐平臺和線下餐飲企業忠實履行食品安全主體責任的法律義務。
?。ㄓ浾?周科 烏夢達 周琳 胡喆 李勁峰)
新華社北京11月1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