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將變成新型零售業的未來,”阿里巴巴首席執行官張勇(Daniel Zhang)表示,“產品設計和制造將沿著真正由大數據推動的方向發展。”
本質上,這意味著阿里巴巴正利用過去的購買和瀏覽習慣,據此預測消費者感興趣的商品和管理網頁。
阿里巴巴廣泛涉足各類業務,令其獲得了遠超亞馬遜等國際競爭對手的顧客數據。中國消費者可能(也確實)在阿里巴巴網站上花費大量時間。其4.5億月度移動用戶平均每天在淘寶個性化應用上逗留20分鐘,流媒體服務優酷土豆(Youku Tudou)的用戶達5.8億,阿里巴巴還持有支付平臺螞蟻金服(Ant Financial)部分股權。
“作為一家數字公司,他們會收集用戶行為,”貝恩公司(Bain&Co)駐上海技術業務主管Steven Lu表示,“他們已開始通過核心業務將其貨幣化。”
為商戶提供更多數據意味著,阿里巴巴可以收取較高傭金,天貓的傭金費率一般介于0.4%至5%之間。
普華永道的李敬思表示,一般的電商模式基于貨架上有一個貼有標簽的實物商品:顧客從商家提供的商品中進行選擇,然后支付確定價格。
“然而,在BAT鼎立的新世界里,情況不需要如此,”他表示,“有基礎設施,有數據,有分析工具。只是一個把這些集合在一起的問題。因此定價可以是動態的,就像我們在航空公司和酒店等其他行業看到的那樣。”
Steven Lu補充稱,數據還為物流和庫存規劃提供了幫助。例如,購物者可以在光棍節之前將自己選定的商品加入虛擬購物車,以確保商品能夠送達。
通過分析購物者刷新和裝滿購物車的次數,阿里巴巴能夠衡量他們的購買幾率。這些數據可以幫助商戶估計他們需要多少庫存,這些庫存應該部署在哪里。
Steven Lu表示,這進而可以幫助提高物流效率,而且對于商戶還可以縮短資金占用時間。
在消費者紛紛搶購低價商品之際,商戶和行業參與者將梳理數據,看阿里巴巴能否連續第七年實現迅猛增長。
“他們每年都打破紀錄,這種情況能持續多久?”李敬思問道。然而,“迄今的情況非常好,所以我不會看空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