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卡實名制讓個人信息盜用成災,千億互聯網黑產成發展毒瘤
從2015年9月1日起,三大運營商分別推行了手機卡實名制,解決此前無備案手機卡帶來的治理亂象。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手機卡實名制至今已完成九成備案,雖然客觀抑制了互聯網黑灰產業,但手機木馬盜號、非法獲取的身份證開卡依然讓黑卡橫行。在查處驗證碼平臺案件時,警方從犯罪嫌疑人手里發現大量非法獲取的身份證復印件及數以千G的公民個人信息數據。
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互聯網黑灰產業從業人員已超40萬,比前年同比漲90%,規模據估過千億元。這些黑卡的作用,不僅僅是騙取補貼這樣簡單。阿里巴巴集團安全部合成作戰中心高級安全專家璃珞曾向媒體透露,為了刷單和占優惠而購買服務的人,只占很小一部分。“調用手機驗證碼的服務最終指向的都是大型電商平臺,有15%-20%左右去“擼羊毛”(即享受優惠),而70%是用這些手機號生成的賬號來欺詐。”
比如,許多通過手機植入木馬盜取的手機號,如果犯罪分子再擁有了被盜號者的身份證等個人信息,就可以盜取許多網站的個人賬號實施轉移資金、盜取通訊錄、電話欺詐等犯罪。在該產業鏈中,不僅有負責對受害者賬戶進行盜取的盜號團伙,還有專門為黑客提供賬號密碼數據銷售的地下電商平臺。而在平臺之外,還有專門為盜號團伙制作盜號軟件,并收買制作手機“黑卡”的專業工作室和通訊卡商。
這些擁有數以百萬、千萬記的黑卡平臺,不僅在電商補貼上瘋狂吸血。還有許多互聯網公司為了融資雇傭其來造假數據,以及部分營銷公司為完成客戶指標刷量,還催生了網貸平臺上20萬“羊毛黨”大軍,甚至包括微信公眾號閱讀業務等違法內容。9月底,微信封殺公眾號刷量曾引起全網動蕩,許多虛假10W+公眾號浮出水面,讓整個互聯網蒙上一層信任危機陰影。
隨著互聯網實名制、手機實名制的推行,手機卡號在上網中的作用越來越大,而這些數量龐大的黑卡,正在成為經濟發展中的毒瘤,并且衍生出許多黑色業務,如若放任下去,后果不堪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