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行業迅速發展
實名制非強制性法規,各地落實難同步
隨著互聯網購物的普及,“雙11”、“雙12”等網購促銷日的推波助瀾,消費者和商家對快遞行業的需求日漸廣泛,快遞包裹的安全問題擺在了網購一族和公眾面前。
2011年8月,圓通快遞杭州分公司發生快遞包裹爆炸事件,造成該公司兩名員工輕傷;2012年2月,廣州天河區棠下街一名男子被快遞包裹炸傷面部和手部,經查這兩起快遞爆炸案均是寄件人報復收件人的行為。
因此,快遞實名制、開包檢查等方式成為了保障快遞包裹安全的措施。去年,國家郵政局下發通知稱,自2015年11月1日起,除信件和已有安全保障機制的協議客戶的快件、通過自助郵局(智能快件箱)等交寄的郵件、快件外,一律要求通過對寄件人電話號碼及相關身份信息比對核實后方可收寄。
今年6月1日起施行的《快遞安全生產操作規范(YZ0149-2015)》規定,快遞服務組織應在收寄時要求寄件人出示有效身份證件,核對證件信息并進行登記;寄件人拒絕提供有效身份證件的,快遞業務員應拒絕收寄。
從全國的落地情況來看,由于快遞實名制缺少強制性的法律法規,各地實施起來也各行其道。中新網記者梳理發現,江蘇泰州從今年9月1日起才正式推行快遞實名制;今年10月底,廣州白云區實施寄送快遞實名管理后,再向全市推廣經驗。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回到顶部
电话:0595-28985153 传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田安南路536号五楼 站长统计
CopyRight ©2019 闽南网由福建日报社(集团)主管 版权所有 闽ICP备102065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90010
闽南网拥有闽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闽南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