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郵政工作人員正在檢貨
快遞實名制何去何從?法律、監管需落地
“快遞行業野蠻增長的模式該終結了,必須按照規矩來,不能太任性了。”對于寄件人擔心的身份信息安全保障問題,劉俊海介紹,《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網絡安全法》都對個人信息保護做出了原則性規定。
“經營者需對消費者個人信息予以保護,收集、使用消費者個人信息必須遵循合法、合理、知情、同意、必要、保密等基本原則,否則應該承擔賠償責任,或進行行政處罰。”劉俊海表示,如何使法律法規在快遞實名制的規范中落實是保護寄件人信息的關鍵。
另外,相關行業必須自律。邵鐘林認為,“快遞公司要加強考核,內部要加強監督,做得不夠的地方可以接受懲處。”近年來,不僅是快遞行業,保險、房地產、銀行、郵局等相關企業都應當進一步健全保護消費者隱私的制度。
“相關企業應該按照法律法規,制定一套公司內部的管理流程,從采集、歸納、保管、使用、處分等方面進行規范管理。”劉俊海說。
與此同時,監管部門不能失靈。“現在是工商部門、工信部門、公安機關幾乎都和快遞實名制有聯系,又好像都聯系不大。”劉俊海認為,這些部門都有保護寄件人隱私的法定義務,“如何消除監管漏洞,需要各部門開會協調。”
劉俊海還建議,“寄件人自身更要看好隱私信息。”對此,陳峰提供了一種方式,他不會隨意扔掉快遞單,“要么把它們收集起來,統一拿公司碎紙機銷毀,要么將重要信息拿筆涂黑,再扔掉。”(應受訪者要求,文中部分人物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