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4:包裝食品和飲料價格增速繼續放緩,2016年銷量持續下滑
電商及便利店增長強勁,超市面臨增速放慢,而大賣場的銷量甚至開始下滑。
不同零售形態的不同軌跡
在零售業態里,快速消費品的雙速增長同樣明顯。電商及便利店增長強勁;超市則面臨增速放慢,而大賣場的銷量甚至開始下滑(見圖5),傳統雜貨店、大賣場、超市/小超市依然不見起色。
圖5:電商和便利店渠道保持強勁增長勢頭,超市渠道增長放緩,大賣場銷售額下滑
傳統雜貨店和大賣場的增長率分別為-10.4%和-0.2%,超市/小超市增速放緩至4%。便利店等小型零售商、 家樂福Easy便利等新興零售業態以及類似于屈臣氏的專賣店驅動了2015年快速消費品行業的增長(見圖6)。雖然大型商超渠道整體疲軟,大潤發和永輝2015年的增長仍然分別達到12%和14%(見圖7),但其增長主要來源于門店擴張。所有大商超的同店銷售額增速持續下降、客流量減少,單次購買量也停滯不前。
圖6:2015年,小型零售商和新興零售形式是快速消費品增長的重要來源
圖7:在排名領先的零售商中,大潤發和永輝超市在2015年銷售額增長最為強勁
傳統大賣場以及超市/小超市的萎靡不振與便利店的穩健增長形成了鮮明對比,便利店在2015年實現了超過13%的增長,幾乎是2014年增速的兩倍。雖然便利店渠道規模仍然較小,且相當一部分增長來源于新門店的擴張,卻是整個中國零售業態值得持續關注的切片。隨著中國日益城鎮化,更加便利快捷的購物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成為網上購物的補充。除此之外,便利店還作為新興的一站式服務平臺,提供包括賬單支付、票 務以及其他創新性服務,例如網購自提等。京東、天貓及其他電商平臺目前正與便利店進行合作,以便利店作為提貨點來提供線上線下整合服務(O2O)從而實現雙贏。提貨服務不僅利用了便利店龐大的門店網 絡優勢,為天貓等電商減少了“最后一公里”的派送負擔,同時也為便利店帶來了額外客流量。
然而便利店同樣面臨巨大的挑戰:在城市房租成本不斷走高的情況下,需要制定平衡網點擴張同時維持利潤的策略。便利店會是線下零售增長的主要來源,這一渠道也會因投資繼續增長與發展。例如北京的全時 便利店,計劃未來五年內在中國實現成倍的迅速擴張。
排名前十的便利店分為兩種類型(見圖8)。一種為全國性高端品牌,如全家和7-11便利店,另一種則為區域性大眾品牌,如美宜佳、天福。這兩種類型的便利店采用不同的擴張與零售策略。7-11和全家便利店采用“高門檻”模式,要求較高的加盟費和保證金,并在店面裝修、進貨補貨、產品定價、陳列和促銷活動方面嚴格實行統一標準。其店面集中在一二線城市,目標消費群體為城市、商業中心或地鐵站附近的白領 消費者,注重食品和飲料出售,包括日益流行的即食產品。與此同時,區域性大眾品牌如美宜佳、天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