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閩南網 > 新聞中心 > 消費主張 > 正文

    熱貢唐卡 熱賣非遺

      如今唐卡的消費主力已經不再是寺院和信眾,甚至不再是港臺和歐洲,而是內地“新貴”。老板去請(訂做)招財進寶的“黃財神”,官員則請象征權力和智慧的文殊菩薩……
    商人們最喜歡的唐卡,是招財進寶的“黃財神”。
      南方周末記者 陳一鳴

      發自青海同仁

      熱貢谷地的藏房講究“里不見土,外不見木”。房子臨街的一面是泥巴墻,進門一看,房子就是一座木頭宮殿,地板、墻壁、天花板全是涂了清漆的實木。唐卡藝人的家底就像這種貌不驚人的房子,外界不知道他們多富。

      西北民族大學教授、《熱貢唐卡》一書的作者尕藏才旦遇到過一位老人,1980年代末就曾承接云南某寺院委托制作一幅價值80萬元的超大型堆繡唐卡,可你現在從他家走過,看到的依然是一堵泥巴墻。

      如今唐卡的消費主力已經不再是寺院和信眾,而是內地“新貴”。老板去請(訂做)招財進寶的“黃財神”,官員則請象征權力和智慧的文殊菩薩……南方周末記者親眼所見,有位南方女客戶不知出于什么想法,她訂做的度母唐卡畫的是自己的臉像。

      同仁縣吾屯成片低矮泥房之間,幾座鋼筋水泥大樓已經拔地而起,這是當地藝人自行籌資興辦的唐卡畫院。

      2008年,繼閩南、徽州之后,位于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縣隆務河畔的熱貢,成為中國第三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2009年,熱貢藝術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一般來講,非物質文化遺產往往面臨絕境,而熱貢唐卡卻炙手可熱,成為"非遺"中的一個特例。

      夏吾他:另辟蹊徑

      夏吾他的房子坐北朝南,U字形的半開放式騎廊就是他的畫室。日出東方,夏吾他就把畫架擺在西面,就著陽光作畫。太陽走畫架也跟著走,夕陽西下時畫架就移到了東面。眼睛累了看看天空掠過的老鷹,腦子累了望望遠處的雪山。天色暗下來,一天的工作就結束了。

      34歲的夏吾他隱居在雪山的夾縫之中,他的作品早就“走向了世界”,賣到了美國。

      夏吾他最滿意的作品,幾乎全都留在自家的佛堂里。《西藏度亡經》,主佛是釋迦牟尼,畫面精細繁復,貼近細看,硬幣大小的人物各有表情,毫不含糊。夏吾他介紹說,這幅畫局部寫實,最突出的是人物面部,這是傳統唐卡中沒有的技法。

      夏吾他最珍惜的作品是《十八羅漢》,整整畫了一年。前一段時間曾有人出價50萬,相當于他的房子加地皮的價錢,他想都沒想,不賣。夏吾他說,藏區畫的大都是《十六羅漢》,而且人物、格式往往大同小異。他的這幅羅漢圖貴在有自己對佛法的理解和想像:“中間的‘六臂瑪哈嘎拉’,一般畫羅漢沒有他,我讀了佛經之后覺得應該有,就加上了。藏區傳統的十六羅漢穿的都是漢式袈裟。上師說羅漢是印度人,應該穿藏式袈裟,我就畫了藏式袈裟。另外我還根據漢傳佛教增加了彌勒和達摩。”

      夏吾他廣為人知的一幅唐卡是十世班禪像,面部寫實程度堪比照片,明暗錯落,凹凸有致。那幅唐卡已經作為功德,獻給了十世班禪故鄉青海省循化縣的溫都大寺。

      前些日子夏吾他以10萬元賣出一幅畫了五個多月的佛像唐卡,扣除花銷,略有盈余。最好的作品要么獻給寺院,要么自己供奉,收入豈不落后于同行?“如果有人出100萬買《十八羅漢》,你賣不賣?”南方周末記者問。“多少錢我都不賣。”夏吾他有點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可語氣很堅決。

      但在當地,夏吾他絕對不算窮。唐卡藝人徒弟越多,收入也就越可觀。夏吾他畫室對面,是他15位徒弟的畫室。徒弟們盤腿坐在墻角,有的給師傅畫好底稿的大型唐卡上色,有的拿著尺子在紙上打格子。夏吾他介紹說,唐卡與國畫完全不同,國畫講究的是激情揮灑,隨心創作;而唐卡構圖中規中矩,連手指、腳趾都必須按比例繪制。打格子的徒弟都是“新生”,他們正在學習傳統的唐卡造像標準《度量經》。

      14歲的徒弟正在給佛像上色,這說明他已經具備中級水平了。那幅唐卡邊上畫了幾匹馬,馬眼睛又大又圓,眼角上翹,風格卡通。夏吾他說:“年輕的人都喜歡創新,傳統藝人有點不認可。沒關系,大家各畫各的。”傳統唐卡藝人往往是一尊佛畫一輩子,每尊都一模一樣,夏吾他屬于另辟蹊徑的創新者。

      黃南縣旅游局格桑主任介紹,夏吾他的精神導師是大名鼎鼎的藏族畫家安多·強巴。1930年代,安多·強巴為僧時第一次看到照片,無師自通地學會了明暗對比,對著九世班禪的照片畫出第一幅純寫實風格的唐卡。安多·強巴后來還俗創作,晚年名聲大噪,他曾自信地說:“是我安多·強巴,把藏畫、漢畫和西洋畫結合起來!”

      夏吾他8歲開始學畫唐卡,由于貧困,13歲輟學專門畫唐卡。看到安多·強巴的畫作之后,夏吾他如受電擊,就寫信求教,安多·強巴熱心鼓勵,從此夏吾他鐵了心走自己的路。他繪制的《廣目天王》,手里抓著的蛇就像真蛇一樣油光閃亮,被吾屯著名唐卡藝術大師、曾跟隨張大千去敦煌臨摹壁畫的夏吾才讓譽為“無法超越的藝術精品”。

      夏吾他力求創新,但題材方面仍癡心于佛教,每畫一張新作品都要沐浴上香念經。他曾跟隨上師研讀佛經,他的創新理論也來自佛經:“我讀了經書才理解到,不能完全模仿前人。外界評價是次要的,關鍵是心到佛知。”當他了解到佛教不提倡吃肉,藏區因為高原苦寒不得已保持吃肉的習慣之后,干脆把肉戒了,現在更是連蒜都不吃。

      熱貢谷地沿河兩岸狹窄的耕地寸土寸金。土地不夠,村里人就結伴出去畫唐卡、畫壁畫。熱貢藝術發端于公元13世紀,18世紀初拉卜楞寺初建之時,熱貢唐卡技術更是落地生根,傳習不絕。當地唐卡的濫觴之作——年都乎寺壁畫,結尾部分就是師傅留給徒弟繪制而成,現在的結論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傳統唐卡藝人是不署名的,現在包括夏吾他在內的藝人都開始署名。夏吾他的作品背后都印著兩方“夏吾他印”,一藏一漢。格桑主任說,署名既是打造品牌,也是對買家負責。

      南方周末記者提起市面上的印刷唐卡,夏吾他似乎沒有太多戒備和反感,他的觀察角度全是技術:“北京那邊一家印得特別好!”

      不過他的徒弟很精明,不允許游客隨便照相。以前發生過這樣的事情,這邊辛辛苦苦地畫著,有人拍下來拿去印刷,賣得滿大街都是。

      更登:畫出來,留不住

      更登和徒弟搬來一個巨大的鐵架子,繃在架子中的唐卡還沒完工。畫面上有佛塔、僧人、青海湖、帳篷、藏羚羊……還有鐵路、火車和隧道,頂端是布達拉宮。更登介紹:“細活還沒完成。比如布達拉宮要素素地畫上,還要畫兩道彩光。”

      塔爾寺那一排佛塔用了透視畫法,近大遠小。這幅《雪域高原天路》已經脫離宗教題材,就是一幅唐卡工藝的風光畫。

      更登是個心眼兒活泛、能說會道的藝人。

      他14歲輟學,每年農歷二月十五跟師傅走出吾屯,到藏區各大寺院畫壁畫,秋天八九月份拿上不到一千元工錢回家。那時候他覺得,這輩子就是在寺院之間跑來跑去了。

      沒想到,跑了二十多年之后,唐卡越來越吃香。從2004年起他就不用出門了,就坐在家里畫唐卡。

      2008年開始,唐卡價格更是驚人飛漲,更登少年時代跟師傅出門作畫時,一幅好的唐卡也就能賣幾百元,十年前也就三千元左右,現在動輒幾十萬、上百萬。“現在唐卡畫出來留不住。休息的人一個也不見,白天晚上畫,三百六十天畫還是不夠。”更登說。

      有錢了,更登痛感家里房子太小,他的目標是像幾位唐卡大師一樣,建一家屬于自己的畫院。

      經濟獨立之后,更登開始追求創作自由。“現在坐上火車,像睡在床上一樣就到拉薩了。”更登興奮之余,開始創作《雪域高原天路》。

      相比傳統唐卡,自由創作的市場未必更好,而且“以前沒有過這樣的唐卡,得一個人慢慢地想,兩三年才能畫完,快快地畫不出來”。這些都無所謂,更登追求的是想畫什么就畫什么。

      眼下更登帶著8個徒弟,最大的30歲,最小的14歲。還有兩個女徒弟。“我是第一個教女孩學唐卡的,現在學畫的女孩子特別多。”更登說。

      老一輩唐卡藝人,手藝傳男不傳女。河對面的年都乎、尕薩日、郭麻日等以堆繡唐卡為主的村子更是沒機會到吾屯學畫畫。現在卷軸畫流行,橋也通了,河西的人就紛紛來到河東吾屯,三十多歲的人都來拜師學藝。就連漢族孩子也紛紛來到吾屯。更登的徒弟中就有兩個漢族孩子,別的孩子習慣盤腿作畫,而這兩個漢族徒弟則習慣坐在小凳子上畫。“這倆孩子喜歡動畫片,也學過工筆畫,現在跟我學唐卡,四五年就能出師了。”更登說。

      按照唐卡藝人的傳統,更登要給徒弟提供免費食宿,徒弟的作品就是學費。起步階段,徒弟們都在30厘米見方的紙上按照《度量經》拉線條,難在“一筆成”。過了這一關,徒弟就可以對照師傅的唐卡,在師傅打好的底稿上練習上色、暈染。

      沒有兩三年功夫,顏料是涂不均勻的。學徒經常埋頭兩三個月,然后老師說這幅唐卡廢了。唐卡創作最后步驟——也即最關鍵的步驟——是“開臉”,“開臉”的關鍵則是“開眼”。不到最后一筆,就不能說大功告成。學徒畫出的唐卡不是精品,但也能賣幾百上千。

      熱貢,意思是“夢想成真的金色谷地”。海拔低氣候好,物質豐富信息靈通,牧民從高原上下來,無論請唐卡,還是做帳篷,來到這里總能滿意而歸。交通便利也有弊端,近代英國傳教士放高利貸,“尕司令”馬仲英的隊伍燒殺搶掠,這些記憶讓熱貢人刻骨銘心。

      兵匪奪不走的惟有一身本事,熱貢人對此也特別珍惜。

      更登說,他們那里“男人畫唐卡,女人種莊稼”。夏天最熱的時候,也是畫畫最忙的時候。男人干點粗活兒手就脫皮,開個摩托手都抖得不行。

      用金是熱貢唐卡的重要特色。唐卡藝人用筆勾出金線,40%的金線肉眼可以看得到,60%靠感覺拉出,要用放大鏡才能看到。貼金箔的時候,也是眼睛最難受的時候。

      外行一看,每張唐卡都差不多。內行一看,佛像瞳仁對稱度差一根頭發絲都別想蒙混過關。差一根頭發絲,唐卡價格就翻著跟頭往下跌。

      一尊觀音菩薩有30個顯著特征,有80個極其微小的特征。“一百多樣搞好了,一樣失誤,這幅唐卡就殘了。”更登說。

      學唐卡要練心性。在畫室里不能選地方坐,繪畫時不能說話。更登說,他的師傅帶著三十多個孩子在寺院大殿里畫畫。游客從陽光底下走進大殿,眼睛一下子看不清楚;等眼睛適應了黑暗,一下看到好幾十個孩子正在眼前埋頭作畫,往往嚇得叫出聲來。“有時候也有人故意嚇唬我們,我們也都不能生氣。”更登說。

      娘本:200萬也不賣

      熱貢地區最早開畫院的是娘本,進出縣城的汽車都會路過他的熱貢畫院。那是一座氣派的三層大樓,一層是辦公室,二層是展廳,三層是徒弟的畫室。

      學習唐卡時,娘本沒想到這輩子竟然發展得這么好。他有4個姐姐,小時候家里很窮,上學有困難,12歲輟學,跟著師傅學習唐卡,7年后,也就是1990年出師。

      娘本的師傅夏吾才讓大師也是吾屯人,生于1921年,18歲跟隨張大千到甘肅敦煌臨摹壁畫,兩年后歸來,終成一代大師。

      娘本學成之后到了拉薩,在八角街開了一家唐卡店。每年夏季主要給寺院畫壁畫,冬天唐卡店才營業。在拉薩呆了8年,娘本敏銳地發現,機會來了。2006年他回鄉籌建畫院,次年開業。

      畫院剛一開業,正值熱貢藝術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然后是美國金融危機,大量資金流向文物、藝術品,唐卡價格飛漲。“目前在我們這里學習的人已經有五十多人。作為政府選定的傳承人,我每年還能從國家得到一些經費。”娘本說。

      20年前,最好的唐卡也就兩三千元時,娘本收藏了老藝人的五六百幅精品,據他說現在每幅唐卡至少值一百萬。娘本最珍惜的7幅唐卡有單獨的展室,珍品中的珍品是他的老師夏吾才讓17歲時——也就是去敦煌前一年——畫的。“前些天有人出200萬,我不賣。”娘本說。

      這些珍品,每一幅都是熱貢唐卡的代表作,赫然有年都乎寺壁畫遺風。格桑主任介紹說,年都乎寺壁畫是迄今為止熱貢能見到的最早的壁畫。過去沒有燈光,畫師靠油燈作畫,面部非常細致,大佛眼里還能畫一尊佛。“文革”期間寺院曾被征用,征用單位在壁畫上糊了一層泥,寺院恢復后把墻泥剝開,壁畫大模樣還在。那個壁畫上,小人書大小的房子里,人物表情也清晰可辨。

      娘本的經營才華也不是完全從外面學來的,本地人原本就很有經營頭腦。同仁縣城,一條街上,不到500米距離容納5座寺院——藏傳佛教、漢傳佛教、清真寺、道觀、天主堂。那是一百多年前六世夏日倉活佛“招商引資”的成果,為了活躍當地經濟,這位活佛辟出寺院的場地,免費提供木材,招來80戶漢族、回族商人,讓他們在本地扎根,安居樂業。

      在畫室的走廊里,南方周末記者遇到一位北京來的唐卡學生羅丹。她也是漢族習慣,坐小板凳上畫。羅丹以前沒有學過美術,偶然的機會在畫冊上看到唐卡,越看越愛,首師大畢業之后,她干脆來到熱貢,決定在這里呆上五六年,學成再走。她面前的唐卡是2011年7月20日動筆,硬幣大的一朵花就要畫一天,3個月過去了還像草稿一樣。游客嘖嘖稱奇——你們這些顏料又是珍珠又是黃金,太珍貴了!

      “唐卡貴不在于用金子,而是畫師把命給唐卡了。”羅丹說。

      娘本現在忙得很,“我一年兩幅都畫不了,主要給學生畫底稿,開臉相。如果上色暈染我都做,一年也畫不出一幅來。”這幾年,他主要精力投放在《文成公主進藏》和《開國大典》等巨幅彩繪唐卡上,這兩幅作品均作為建國60周年的賀禮,獻給國家。

      娘本的事業繼續壯大。他在畫院后面買了一塊地,打算建立“熱貢藝術傳習所”和“熱貢唐卡博物館”。“我們熱貢藝術,不僅僅是(卷軸畫)唐卡,還有石雕、泥塑、堆繡等藝術形式,我要建立的是一座記憶博物館。”娘本說。

      熱貢人不能說都富裕,但富裕得你看不出來。隨著經濟大潮的涌來,眼紅者也大有人在。當地人也不否認,現在有些人直接印刷草稿,再找人上色。唐卡的流程化、工業化、量產化已現苗頭。

      黃南州熱貢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管委會主任馬明生說,為了防止工業手段取代傳統手藝,政府已經出臺了唐卡標準。礦物顏料搭配秘方失傳了,2010年已經著手恢復。

      鏈接

      唐卡是藏文Thang-ga的音譯,是一種以佛教題材為主要內容的卷軸畫,誕生于吐蕃時代(公元7-9世紀)。唐卡制作工藝繁復,傳統顏料包括金、銀、珍珠、瑪瑙、珊瑚、綠松石、孔雀石、朱砂等天然礦物顏料和藏紅花、大黃、藍靛等天然植物顏料,用這些顏料繪制的唐卡經歷千年仍色彩如新。藏區佛教信眾逐水草游牧,唐卡便于攜帶禮拜,遂在藏區發展壯大,流傳至今種類繁多,有堆繡唐卡、刺繡唐卡、織錦唐卡、緙絲唐卡等等。現在提到唐卡,一般指手繪的棉布質卷軸畫。

      全國各地藏區幾乎都有唐卡藝術家,但以青海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縣最為集中,吾屯、年都乎、尕薩日、郭麻日等村寨,搞藝術的比種地的還多。以藝人最多、名氣最大的吾屯為例,全村498戶有496戶從事唐卡創作。同仁縣一帶藏語名為熱貢,“熱貢唐卡”因此打響了品牌。

    分享到:
    相關閱讀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版權聲明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回到頂部 關注海峽都市報閩南版報社官方微博

    電話:0595-28985153 傳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區田安南路536號五樓 在線QQ客服

    CopyRight ?2020 閩南網是由福建日報社(集團)主管 版權所有 閩ICP備1020650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5120190010

    閩南網擁有閩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閩南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三级在线播放| 蜜臀AV无码精品人妻色欲| 小猪视频免费观看视频下载|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 欧美性受xxxx白人性爽| 人人妻人人爽人人澡人人| 精品韩国亚洲av无码不卡区| 日韩视频一区二区| 欧洲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免费A级毛片无码A∨| 美国人与动性xxx杂交视频| 国产免费观看视频| 欧美欧洲性色老头老妇| 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花钱看| avidolzhd| 天天躁夜夜躁天干天干2020| 一级毛片大全免费播放下载| 新婚娇妻1一29芷姗txt下载|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高请| 最近免费中文字幕大全高清10| 午夜a一级毛片一.成| 豆奶视频大全免费下载|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中文在线天堂网|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品99| 一级毛片特级毛片国产| 手机看片你懂的| 亚洲一区爱区精品无码| 欧美日韩综合视频|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你懂的| 男人j桶女人j免费视频| 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不卡| 91麻豆最新在线人成免费观看| 在线观看视频中文字幕| www.久久.com| 日本成本人视频| 亚洲日产韩国一二三四区| 老子午夜伦费影视在线观看| 国产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连开二个同学嫩苞视频| 国产交换配乱吟播放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