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外界并不清楚實驗中狗的脊髓被切斷的程度,以及實驗處理和損傷情況與完全的頭部移植有多大差距。卡納韋羅在《外科神經學國際》的文章中寫道,這些實驗的結果應該會“一勞永逸”地消除關于整頭移植的激動情緒。
卡納韋羅的換頭術計劃遇到了許多科學家的批評,目前依然充滿爭議,但他仍堅持這項研究將幫助脊髓受損的患者。
“當然,這些結果好需要能夠重復,但毫無疑問,這組新數據證實了脊髓在切斷之后可以重新連接,并能實現有效的行為恢復,”卡納韋羅說,“盡管這些動物實驗激動人心,但真正的價值在于人體研究。”
他表示,初期試驗所用的尸體來自腦死亡的器官捐獻者,其脊髓將被切斷并接受處理,看是否能被修復。他還解釋了檢測連接時所用的技術,包括對脊髓的電刺激活動,以及對大腦的經顱磁刺激技術。
如果脊髓被重新連接上,這些刺激應該會在神經中產生微小的電脈沖,其位置要比脊髓被切斷的位置深得多。卡納韋羅說:“我們相信這一推斷是有神經病理學依據的。”他第一次宣布要進行換頭——或換身——手術的計劃是在2013年。到了2015年,他認為該手術面臨的挑戰都是可以克服的。
中國的科學家在今年早些時候宣稱,他們已經在猴子身上進行了一次頭部移植手術,成功恢復了頭部和新身體之間的血液流動,不過并沒有嘗試連接切斷的脊髓。
與來自韓國、中國和美國的合作者一起,他開始了頭部接合的嘗試——稱為“HEAVEN”項目,目的是開發出進行換頭術等手術所需的技術。卡納韋羅在今年早些時候宣稱,中國的科學家已經在猴子身上進行了一次頭部移植手術,成功恢復了頭部和新身體之間的血液流動。
不過,他們并沒能重新連接上脊髓,實驗動物也沒有重新獲得肢體活動的能力。卡納韋羅提到的這位中國神經外科醫生便是哈爾濱醫科大學的任曉平,他表示,在人身上進行第一次頭部移植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
瓦列里斯比利多諾夫由于遺傳性疾病一直受困于輪椅上。他希望通過頭部移植手術獲得獨立活動的能力。
任曉平在去年接受采訪時曾說,在大鼠身上進行的實驗只有30%到50%的存活率,“一些大鼠活了幾個小時,最長的是活了一天”。在近期發表于《外科神經學國際》的一篇文章(由卡納韋羅編輯)中,來自韓國和美國的研究者宣稱,他們已經在小鼠和狗身上成功連接了脊髓。
韓國研究團隊在一只脊髓幾乎完全被切斷的狗身上嘗試了聚乙二醇溶液。據稱,這只狗的脊髓有90%被切斷。雖然狗一開始癱瘓了,但三天之后,研究團隊報告稱它已經能活動肢體。
C-Yoon Kim是與卡納韋羅合作的一位神經外科醫生,在韓國首爾的建國大學任職。在實驗中,他切斷了16只小鼠的脊髓,然后在其中半數小鼠的脊髓切斷部位注入一種名為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的化學物質。
四個星期之后,8只接受聚乙二醇注射的小鼠中,有5只重新獲得了部分活動能力,另外3只死亡。另外8只沒有注射聚乙二醇的小鼠也都死了。韓國研究者還用效果強化的聚乙二醇對5只切斷脊髓的大鼠進行了注射,結果顯示處理后出現了電信號的傳導。然而,其中4只大鼠在一次實驗室水淹事故中死掉,因此也就無法觀察它們是否恢復了肢體活動。
在最后一次實驗中,韓國研究團隊在一只脊髓幾乎完全被切斷的狗身上嘗試了聚乙二醇溶液。據稱,這只狗的脊髓有90%被切斷。雖然狗一開始癱瘓了,但三天之后,研究團隊報告稱它已經能活動肢體。三個星期之后,這只狗已經能行走和搖尾巴。在這些實驗中沒有設置對照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