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立冰洗及小家電業務未來將繼續在中國市場推進高附加值家電戰略。”相比如今正陷入困境的夏普、索尼、松下等日本家電企業來說,日立可以說是一個幸運的特例。
不過,對于日立推行的家電業務新戰略,業內專家表示不看好。目前家電業務在日立集團所占比重較低,是非核心業務,產品在中國市場也屬于邊緣品牌,隨著電視業務的剝離,未來日立可能會放棄整個家電業務。
高附加值戰略
成避風港
去年的釣魚島事件使得日系家電企業雪上加霜,不過日立推行的高附加值戰略成功幫助了日立渡過難關。上海日立家用電器有限公司負責中國內地地區日立冰洗及小家電營銷的家電營業本部部長郭田劍日前向記者透露,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日立家電仍將堅持以往的高端差異化銷售模式,定位高端客戶群體,以原裝進口產品給客戶帶來最高端、最先進、高附加值的產品體驗。
對于日立家電的新戰略,家電分析師梁振鵬表示不看好:“日立集團去年年初宣布退出彩電制造業就已經釋放了一定的信號。彩電業務在整個家電領域可以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核心板塊,日立連彩電業務都放棄了,那其他家電業務的出路就可想而知了。日立推行高附加值戰略更多的意義可能在于維持現狀。”
剝離電視業務
成明智之舉
目前消費者關注焦點可能在夏普、索尼、松下的持續虧損,而忘記了幾年前日立也曾經歷過這樣的低谷。據日立往年財報披露,日立2007年凈虧損581億日元、2008年凈虧損7880億日元、2009年凈虧損1069億日元。
連續三年的巨額虧損,將日立逼上梁山。日立官方曾表示源于平板電視、液晶顯示器以及硬盤利潤的下降。隨后日立采取了裁員、出售部分負資產縮減等多項調整,最終成功實現了扭虧。
不過,其家電業務仍未有好轉,為了重振昔日雄風,日立去年8月結束了有著56年歷史的電視制造業務。總裁中西宏明還甩掉液晶面板和硬盤業務,并計劃將年度成本削減4500億日元。日立宣布退出彩電制造業務,將制造業務委托給中國的工廠生產,但保留“日立電視機”品牌。
相比夏普、索尼、松下深陷困境的現狀來說,當初這一決策顯得高明至極。據了解,日立在沒有剝離彩電制造業務前,整個家電、消費電子領域一直處于虧損狀態,而退出彩電制造業務后雖然沒有實現大幅盈利,但已經成功實現了止虧。
家電業務
未來有可能被拋棄
對于日系家電企業不斷陷入泥潭,除了全球經濟形勢低迷外,其企業產業結構也是一大原因。業內專家認為,日系家電企業已經陷入“平庸、昂貴”狀態,從產品溢價方面來看,日系產品比不上美國。而中國有著超強的成本控制能力,韓國則是不斷地通過產品升級換代來提升產品品質,日本家電已經喪失了競爭力。
“家電在日立屬于不被看好增長前景的邊緣化業務。”梁振鵬直言,家電業務對于日立來說并非發展重點,日立對其持有一個維持的心理,不會在家電產品的創新和新技術的研發上投入過多的精力,而且在中國三四線市場也沒有銷售渠道。此外,其產品競爭力一般,沒有什么出奇之處,再加上售價昂貴。使得長久以來,日立的冰箱、洗衣機、空調白電產品在中國市場都在10名外,屬于邊緣化的小品牌,未來整個家電業務很有可能像彩電制造業務一樣被日立所拋棄。
不過,在中投顧問家電行業研究員任敏琪看來,日立繼續推行高附加值和差異高端化銷售戰略是明智之舉。差異高端化銷售戰略能與國內白電企業形成差異化競爭,需要注意的是在發展高端化銷售戰略的同時需要順應市場需求,避免重技術、輕消費體驗的現象重演。(記者 陳維)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