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藝IP要“識時務”,才能“為俊杰”
為保證血液永遠保持最新鮮狀態,幾乎每過三四年,選秀節目的受眾便會迭代一次。而無論任何時代,年輕人需要的永遠是當下最新、最酷、最潮的東西,這就意味著每過三四年,選秀節目也要在內容上根據時代變化迭代一次。
2017年剛好是年輕受眾迭代的關鍵時期,互聯網帶動視頻網站向成熟向發展,年輕人大批量聚集在視頻網站上,網綜已經到了可以承受大體量制作的時候,因此去年大獲成功的幾檔選秀節目可以說是應運而生。
《明日之子》作為其中流量最高的節目,在模式上開創了盛世美顏、盛世魔音、盛世獨秀三大賽道,并以12期直播的形式突破了傳統選秀節目的桎梏。除了淘汰、晉級等既定框架規則以外,《明日之子》可以說從評委、選手到賽制都對以往的選秀“套路”做了全盤顛覆。
在獲得了巨大成功之后,這已經不僅僅是一個節目,而是可以發展為IP的項目。騰訊視頻企鵝影視高級副總裁馬延琨在采訪中說,騰訊視頻一直想在年輕人的內容市場和粉絲經濟方面有所作為,《明日之子》不但填補了騰訊視頻在24歲以下年輕受眾市場的內容空白,而且證明了頭部互聯網視頻產品對于粉絲經濟的推動價值。
“我們整個看下來,它的付費人氣指數會越來越高,因為我們看到它的曲線是隨著第一場一直到現在,一直在增長的。”
而且從節目收官到現在,毛不易并未重復以往一些選秀節目中選手“出道即巔峰”的狀態,在短短半年時間里演唱了電影《尋夢環游記》《無問西東》、電視劇《香蜜沉沉燼如霜》《烈火如歌》等多部影視作品的主題曲,也推出了專輯和單曲,人氣和熱度并未下降。
現在的毛不易,依然是一位當紅明星,他的全民關注度足以助力《明日之子》的長尾效應和IP價值得到最大程度的發展。
這二者之間的關系像極了當年的李宇春和《超級女聲》。對于選秀,其實很難說清節目和選手之間到底誰成就了誰,他們都是時代的產物,在青年文化的持續推動下成為了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