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議中心的賈玲:有情懷的喜劇到無意義的搞笑】
6月底,在接受網易娛樂采訪時,賈玲曾吐露心聲,其實上《歡樂喜劇人》第一期時,賈玲就有過退意。因為“壓力真的很大”。一周出一個小品,“說一星期一周,其實有一天彩排有一天演出,其實就五天,只有五天的時間。”在五天內,賈玲可能要商量三天的劇本,“三天劇本都不一定能磨得出來,因為大家要閑聊天,閑扯,然后扯到什么東西的時候,你才能往里放,所以這個東西過程是特別特別累。”
而這些“熱乎乎的”的作品一出來就上了臺,根本沒有時間再讓賈玲拿去給師傅馮鞏指導,“都沒有時間去問他。”
《木蘭從軍》也是這樣磨出來的作品之一。
賈玲認為自己對于一切發笑的東西都有情懷,對于喜劇的東西有興趣并喜歡鉆研,但她也自己的無能為力。去年六月份,賈玲已經打算不做相聲,也不做小品。賈玲覺得自己找不到特別鮮明的人物個性,也找不到也不愿意演那種較為傳統的給人特別深刻意義的那種小品,所以賈玲在《歡樂喜劇人》創作作品時的想法就是:只是純搞笑,沒有任何意義,一種特別萌,特別可愛的讓大眾接受的一些方式,其實更是說讓南方人更能接受的一些形式。”
盡管“惡搞花木蘭”事件弄得很大,但賈玲的舞臺生涯也并不會因此而終止。只是往后,當大幕再次升起時,賈玲的心境和今時今日相比,只怕會多了一絲復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