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3日)晚上七點鐘,央視主播郎永淳最后一次坐在《新聞聯播》直播間,當播報完這三十分鐘后,郎永淳就從服務了20年的老東家央視那兒辭職了。
《新聞聯播》制片人在朋友圈曬出與郎永淳的合影,稱“好朋友,好老師,好哥們!”
最后一天播報這個特殊時刻,同事們給郎永淳買鮮花。當他走出演播室后,同事紛紛跑到播音部去跟他合影,還有人把當天的聯播串聯單打印出來,讓他在上面簽字。
郎永淳 資料圖
關于郎永淳
1971年7月23日出生于江蘇睢寧,中國中央電視臺新聞播音員、主持人。1989年,考入南京中醫藥大學學習針灸專業,畢業后,考入中國傳媒大學播音系學習。1995年進入央視,開始主持午間節目《新聞30分》,期間多次主持央視大型新聞專題類直播節目。2011年9月開始在央視《新聞聯播》節目擔任主播。
半路出家當主持人的郎永淳,大學專業竟然是針灸專業??!大學畢業后的他為了求得更好的出路,選擇了進入中國傳媒大學播音系進修學習。1995年郎永淳進入央視,開始主持午間節目《新聞30分》
郎永淳好友透露:“他現在之所以要辭職,不是央視不重用他,而主要是家庭原因。郎永淳是把家庭看得很重的一個人,他的妻子一直在生病治療,孩子念書長期沒有人照顧。郎永淳辭職,是經過三思深思熟慮才確定的。”
爆料稱,央視目前給他的薪水,讓他在應付巨額診療費用后,已經無法維持體面的生活。
2010年,郎永淳去廣州參加亞運會報道,妻子吳萍也跟著他來到了廣東。期間,郎永淳無意中發現妻子在iPad里搜索乳腺癌相關信息的記錄,得知妻子怕他工作分心而對他隱瞞了病情。
吳萍回憶郎永淳得知自己患病消息那一刻的情形:
但是他表情淡定,沒有任何停頓,就像談論晚上吃什么飯一樣,相當專業地向我普及醫學知識:“不要怕,乳腺癌是癌癥中愈后效果最好的,五年存活率接近90%,它其實就像感冒一樣—我們馬上就住院,積極治療。”我仔細觀察他的臉,看不出一絲漣漪,平靜而富有磁性的男中音穿透我的身體,撫慰我悲傷的心,那種感覺非常非常溫;就在那一晚,我得到了救贖,十幾天來第一次像孩子一樣倚在他身邊安心地睡著了(事后我感覺到,那一晚他其實并沒有睡)。
從那一刻起,我知道,他就是我活著的理由。
今天,這個我認識了20年的男人,像初戀時一樣,拉著我的手一起來面對生命的再一次檢驗。我內心很平靜,勇氣十足,無論結果怎樣,我覺得自己都有力量去應對它。
2011年,吳萍出現癌細胞轉移。2013年郎永淳和吳萍做了一個決定——吳萍去美國休養,已經考上北京中學的兒子留學美國,陪伴媽媽。
面對生病的妻子,郎永淳做出了丈夫和父親應有的擔當,悉心照顧吳萍。兩人相隔萬里,但是一直互相鼓勵著對方。
郎永淳和妻子相識于校園,郎永淳是班長,吳萍擔任學習委員,兩人因為工作關系而慢慢產生愛情的火花。(合影右一者就是吳萍)
1997年兩人終于攜手走進婚姻的殿堂,然而只是草草登記結婚,直到2014年8月才在《魯豫的禮物》中補辦婚禮。
結婚后,郎永淳進入中央電視臺,吳萍則被分配到上海的一家電視臺當播音員,長期兩地分居的他們很少有時間見面。1999年兒子出生后,為了照顧丈夫和兒子,吳萍只好放棄事業,回歸家庭做起了全職媽媽,兒子上學后才復出職場。
郎永淳起步于《新聞30分》,電視觀眾就是從這一檔午間新聞節目認識這一位文質彬彬、頗有儒雅氣質的男主播。
2011年開始,郎永淳進入《新聞聯播》,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國臉”
妻子生病后,郎永淳一邊鼓勵妻子一邊工作,兩人還合寫了一本隨筆集,講述了一個媽媽抗癌的故事。
郎永淳并且辦了自媒體“郎讀”,每周一三五要寫薦讀稿并錄音到自媒體上。還參與很多公益活動,到大學里給學生們講課;
他并且在北京大學學習管理課程,還開始練習寫毛筆小楷。充實的生活也許是對抗迷惘彷徨最好的辦法。
郎永淳說:“你能決定的就是在你可控的范圍之內,去做好你的所謂的等待,所謂的探索;你要有追求,你要不停的去創新,不停的去嘗鮮,要有這種生命的精彩。”
對于郎永淳現在來說,最迫切的任務也許就是打好更堅實的經濟基礎為妻子治病。
今天新聞稱“郎永淳告別傳統媒體”,這也預示著郎永淳的下一站是新媒體,希望這位敦厚淳樸的眼鏡哥未來可以繼續活躍在新聞一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