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檔文化節目《經典詠流傳》和詩以歌演繹經典名篇,廣受好評。文以載道,歌以詠志,“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文學名篇在音樂中重獲新生。其實,除了《經典詠流傳》(配圖為海報)外,還有不少歌曲的歌詞源于古詩詞,不少觀眾認為,在歌唱中學詩詞、背詩詞,或是經典最合適的傳承方式之一。
策劃:蘇蕾
撰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莫斯其格
知多D
記者獲悉,第三季《中國詩詞大會》已經錄制完成,即將跟觀眾見面。
去年,《中國詩詞大會》火爆全國,據統計,首輪播出,央視綜合頻道、科教頻道,兩套節目收看人數累計11.63億人次。收視率方面,《中國詩詞大會》最高收視率達到1.95,超過了很多黃金檔電視劇的收視。《中國詩詞大會》的總導演顏芳透露,第三季《中國詩詞大會》將是一場全新的詩詞之旅。
節目嘉賓康震透露,新一季《中國詩詞大會》亮點紛呈,參與的100余位詩詞達人,被分成五大陣營,不同年齡段的選手都有充分展示的空間。今年還設立預備團,增加淘汰機制,新增“詩詞接龍”和“超級飛花令”,難度升級,讓節目的競賽感增強。
《中國詩詞大會》即將回歸
《苔》刷爆朋友圈,《明日歌》成新年“神曲”
在人們的常規印象里,古詩詞要搭配古風古韻,但在《經典詠流傳》里,古詩詞和部分近代詩詞配以現代流行音樂,汪明荃、羅家英、王俊凱、譚維維、王力宏、尚雯婕、鳳凰傳奇等歌手,加上機器人、饒舌、吉他、鋼琴等新“搭檔”,讓觀眾耳目一新。無論是山區教師演唱的《苔》、還是王俊凱演唱的《明日歌》,將詩詞配以現代流行音樂,讓更多觀眾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無與倫比的魅力。作家梁曉聲評價:“我也想到過古典詩詞的現代傳唱,不過配樂更多想到的是古箏,曲調依然想到的是古調。用如此現代的唱法和曲調來演繹,而且演繹得很貼切,是我沒有想到的。”
因為《經典詠流傳》,本真質樸的歌曲《苔》刷爆了朋友圈——這段視頻全網播放突破4000萬,成為春節期間最熱門的一首歌曲,可以與王菲、那英在春晚演唱的《歲月》比肩。《苔》是清代詩人袁枚的作品,這首“孤獨了300年”的詩作,被鄉村教師梁俊和來自貴州山里的孩子們用天籟之聲動情演繹一夜爆紅,“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詩詞對生命的禮贊也讓網友感動。網友評論稱:“平凡而卓越才是生活的根本,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平凡人,就和潮濕角落的青苔一樣,那么不起眼,但是被顯微鏡放大以后,你會發現苔也會和一朵花一樣,很美,也會如牡丹一樣開放,在世界的各個角落散發著自己的光芒。非凡的牡丹畢竟只是少數,它們在變成牡丹之前,也一樣追求著平凡與卓越,這才是我們應該追求的本真。”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王俊凱演繹的是明朝錢福的詩《明日歌》。這首歌旋律輕松,主持人撒貝寧只聽了一遍,已經可以將旋律哼出來。微博上,《明日歌》傳唱度也很高,不少觀眾把它比作新年“洗腦神曲”,“旋律一聽就印在腦海,根本停不下來”。這首明朝錢福創作的勵志經典,穿越歷史時空到當下,經過充滿時尚感與時代感的演繹,讓觀眾笑言“可以拯救新年拖延癥”,“一首《明日歌》只聽一遍就能哼唱,勸勉人們牢牢抓住稍縱即逝的今天,不要把任何計劃推遲在未知的明天。新年到了,別再拖延了!”
同樣易于傳唱的,還有王力宏吉他彈唱的《三字經》,曾為春晚歌曲《當你老了》譜曲的音樂人趙照演奏的民謠版《聲律啟蒙》等。這幾首歌特別適合當做兒歌,教給小孩子學唱。王力宏在節目中爆料,錄《三字經》時,他2歲的女兒就在旁邊,錄完整首歌,女兒已經會自己哼唱了。鳳凰傳奇則把李白的《將進酒》唱得豪邁壯志,仿佛與千年之前的詩仙進行了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
除了經典詩詞的演唱,節目還深挖詩詞背后的內涵,解讀詩詞含義,講述傳唱者的故事,闡釋人生價值。鑒賞團成員康震說,每一首歌和每一首詩的背后都有一段人生,而每一段人生的背后承載的是輝煌或失落,但都與亙古綿延的文化傳統相連接,“這些詩歌跨越千年到達現代,無論承載的是輝煌還是失落,都變成無以復加的精神財富和文化遺產,成為我們民族文化的自信和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