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5月31日電題:“童話大王”鄭淵潔:留住孩子的好奇心
新華社記者史競男
“六一”兒童節前,5月30日,“童話大王”鄭淵潔回到了他唯一的母校北京市海淀區民族小學。這一天,是他開始童話創作40周年紀念日,他選擇在母校舉辦了新書《童話都不敢這么寫》首發式。
40年來,他筆下的皮皮魯、魯西西、舒克、貝塔、大灰狼羅克……成為家喻戶曉的經典文學角色,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孩子。
作為創辦者,他一個人將《童話大王》月刊寫了33年,如今《童話大王》已出刊453期,總印數超過2億冊;他創作了近2000萬字的童話作品,變成329種圖書出版發行;盡管學歷只有小學肄業,但他的作品征服了無數小讀者。
他是如何走上兒童文學之路的?筆耕不輟的動力是什么?鄭淵潔回顧了他40年的創作經歷,分享了在文學創作和生活中的思考與感悟。
“要留住孩子的想象力和好奇心”
鄭淵潔只上過4年小學。“文革”發生后,他隨父母到河南農村“五七干校”生活。然而,短暫的校園生活在他身上打下了深刻的烙印,讓他愛上了閱讀和寫作。
30日,鄭淵潔回到他曾經就讀的班級,見到了昔日的恩師,感慨萬分。他告訴前來聽講座的同學,自己從小就希望能夠與眾不同,當別的小朋友渴望長大后當科學家、當解放軍時,他卻有不一樣的想法。小學二年級時,他寫了一篇作文《我長大當淘糞工》,沒想到得到班主任趙俐老師的大力表揚,并推薦到學校的《優秀作文選》上刊登,這讓他深受鼓舞,從此愛上寫作。
“時至今日,我仍然十分感激趙老師給予我的鼓勵,為我從事童話創作播下了一顆快樂的種子。”鄭淵潔認為,教育不能抹殺孩子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在對孩子的教育中,有四點值得特別重視:一是閱讀,特別是早期閱讀非常重要,怎么強調都不為過;二是興趣,看一門課的教育是否成功,要看受教育者對這門課的興趣越來越大還是反之;三是超越,學習必須體會到超越的快樂才可能學有所成;四是孩子要身心健康,這也是最重要的。
鄭淵潔與知識產權出版社為此專門向同學們贈送了由他作序的《我也會發明》圖書,他在序言中寫下:“留住孩子的想象力,就留住了國家和民族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