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政放權 高校辦學添活力
鏡頭:9月22日,國家公布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簡稱“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我省兩所高校上榜,廈門大學入圍一流大學建設高校,福州大學入圍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這僅僅是個開始。”福建省委教育工委書記、省教育廳廳長黃紅武說。根據今年3月我省出臺的《關于建設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實施意見》, “雙一流”建設計劃列入福建省“十三五”發展規劃重點項目,省級財政每年將安排16億元建設資金。
《實施意見》提出了總體目標,即推動1所大學進入世界一流行列,1~2所大學進入世界知名行列,1~2個學科進入世界一流前列,若干學科進入世界一流行列,一批學科進入國內一流前列,建成高等教育強省。
聲音:黃紅武說,五年來福建高等教育取得了長足進步,廈門大學、福州大學、福建師范大學、福建農林大學入圍世界知名大學排行榜,21個學科進入全球ESI學科排名前1%,全省高校承擔國家級科技項目數和經費數、國家級科研創新平臺數均占全省總數的80%以上,獲國家科技三大獎、省科技一等獎數占據全省半壁江山。
這些成績的取得,正是得益于近些年來我省出臺的一系列舉措,簡政放權,有效釋放高校辦學活力。過去的“一元制”管理體制,是一邊“捆著草”,一邊“餓死牛”。高校作為辦學主體其自主權太小,而行政管理部門掌握資源的權力過大,甚至出現每到年底一些部門經費沒用完,而教學一線的高校卻“揭不開鍋”的怪現象。只有改革才能釋放高校的活力。
福建農林大學林學院院長馬祥慶對此非常感慨。他說,以往每到學年末就總想向學校申請引進更多教師。現在,進人權下放給學院后,自己就可以發放“英雄帖”。作為福建高水平大學建設的試點校,福建農林大學啟動了校院兩級改革,將人事權、70%的財權和副高及以下職稱評審權以及教師獎勵性績效分配權等權力下放給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