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福建省政府出臺《關于統籌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福建省明確提出,到2020年,義務教育與新型城鎮化基本協調,城鄉學校布局更加合理,城鎮“大班額”基本消除,農村小規模學校(含教學點)達到相應要求,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水平、管理水平顯著提升。教師資源配置更加均衡,鄉村教師崗位吸引力大幅增強,縣域內城鄉教師輪崗交流深入推進,教師隊伍結構素質進一步優化;學校內涵建設得到加強,鄉村學校、薄弱學校教育質量明顯改善,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進一步擴大;特殊群體義務教育水平顯著提升;23個省級扶貧開發重點縣義務教育基本均衡水平得到鞏固提高,條件成熟的設區市實現中心城區范圍內基本均衡發展,一批縣(市、區)基本達到國家優質均衡發展要求。
完善中小學校布局規劃
福建省明確,各地要根據新型城鎮化發展,常住人口、學齡人口變化趨勢和省定辦學標準,按每1萬~1.5萬人口設置1所完小、每3萬~5萬人口設置1所初中的原則,修訂完善中小學校布局規劃,并納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鎮規劃,做好銜接并嚴格實施,不得隨意變更。
重點做好城市新建小區、舊城改造、城鄉接合部、成片開發的城市新區、城鎮化重點地區的配套學校布局規劃。適時調整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布局,在交通便利、公共服務成型的農村地區合理布局義務教育學校。中小學校布局規劃列入上一級政府教育督導的重要內容。
全面消除66人及以上超大班額
制定并實施消除大班額專項計劃,切實加強義務教育學校建設項目統籌,實施城鎮中小學擴容工程,合理擴大辦學容量;切實規范義務教育招生,杜絕擇校現象,著力消除大班額。
2017年秋季學期起,全面消除66人及以上超大班額;到2020年,基本消除56人及以上大班額、51~55人班額比例控制在10%以內,并逐步使學校規模和班額達到國家標準要求。縣級教育行政部門建立消除大班額工作臺賬,實行銷號管理,避免新的大班額產生。省財政按以獎代補方式,支持各地消除大班額。各設區市政府要將消除大班額專項計劃報省教育廳備案。
辦好必要的村小和教學點
堅持就近入學原則,兼顧適度規模辦學,對人口較少、地理位置偏遠、交通不便的山區和海島,要保留并辦好必要的村小、教學點,方便小學低年級學生就學;對交通較為便捷,但招生難以為繼或已“空殼”的鄉村小規模學校,在完成“三重一大”決策程序,尤其在征得當地群眾同意、落實先建后撤規定的前提下,進行穩慎撤并。
因撤并學校造成學生就學困難的,縣級政府要采取提供校車、增設公交線路、安排午膳、完善寄宿設施等措施妥善解決;因撤并學校造成校園校舍閑置的,要嚴格規范權屬確認、用途變更、資產處置等程序,并優先用于當地教育事業。要切實提高教育資源使用效益,避免“邊建設、邊閑置”現象。
民辦初中也將電腦搖號錄取
福建省還規定,科學劃定學校施教區,保證施教區生源數量與學校招生規模基本適應。規范學校招生管理,嚴格執行免試就近入學、劃片招生、陽光招生等政策。在教育資源相對均衡的地方,繼續實施單校劃片;已經實施初中多校劃片的地方,要進一步完善政策措施;教育資源配置不均衡的地方,可根據實際開展多校劃片改革探索,改革方案必須按重大決策程序進行論證,并提前向社會公布。
規范民辦初中招生,加強計劃管理,實行公辦和民辦初中同期招生、免試入學;2018年起對報名人數超過招生計劃的民辦初中,招生計劃的50%采取電腦搖號方式錄取,并逐年加大電腦搖號招生比例。(記者 賴勁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