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十二屆省政協常委會召開第四次會議,圍繞“深化福建自貿試驗區改革開放”開展專題協商。與會委員們紛紛就如何突破創新、加快自貿試驗區建設建言獻策。
據介紹,截止2018年6月,省自貿區落實重點試驗任務97.8%,新增企業7.2萬戶、注冊資本1.6萬億元,分別是掛牌前歷年總和的4.6倍和7.1 倍,取得很好的試驗效果。國務院通報表揚福建自貿試驗區“落實重大政策措施成效明顯、創造典型經驗做法”,并確定在2018年國務院大督查中予以“免督查”。福建自貿試驗區已成為我國新一輪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排頭兵、先行者。
調研組認為,自貿區的順利發展離不開制度的成功創新和金融貿易水平的提高,是兩岸融合發展新模式的體現。但在自貿區的發展中,仍遇到了創新不足、法規政策突破難度大、產業規模小等問題。
民建福建省委員會建議,福建自貿區要建立創新激勵體制,探索新型對臺合作模式。深化體制機制創新,完善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實現部門間信息的互聯互通,構建標準化綜合服務平臺。強化法制保障,提升法律服務保障水平,積極對標國際規則,依法對自貿區事項制定地方性規定。創新監管模式,實現“自助報關+智能通關”,依靠高標準的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安全高效管住,打造便捷、自由的貿易環境。構建產業支撐體系,實施產業特色化定位策略,夯實跨境電子商務發展基礎,加大招商力度,持續做大經濟總量。同時,要突破政策瓶頸并加強糾紛調節能力,充分發揮自貿區創新引領作用。
“唯有通過降低制度成本,增強競爭力,才能吸引更多人才,讓更多企業落戶福建自貿試驗區;才能做大流量、做大規模,讓福建自貿試驗區實現高質量的發展。”致公黨委員會發言人表示,要深化自貿試驗區建設,福建必須做制度創新的領頭羊。農工黨福建省委員會建議要建立集約型管理體系,深化商事登記系統、貿易監管系統行和政審批系統集成化改革;廣泛吸收高素質人才,選用思想開放、學習創新能力強、富有責任感的創新性人才進入領導崗位;建立“容錯”風險防控機制。(記者 馮川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