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新生兒先天性心臟病篩查項目昨在福州啟動,將在全省13個縣(市、區)推廣“雙指標法”,為出生后6-72小時的新生兒開展先心病篩查,明年有望全省推廣。
最近,國家衛健委公布了我國出生缺陷人群監測主要結果:2017年先心病的發病率為71.53‰。2007年至2017年,先心病的發病率在所有出生缺陷疾病中持續排名第一;在所有出生缺陷疾病所致死亡中,排名第一。我國亟待確立統一規范、操作便捷且準確的先心病篩查方案。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心臟外科是該項目的福建管理單位。協和醫院黨委書記、心外科主任陳良萬教授介紹,我國很多醫療機構的先心病術后存活率已高達97%。先心病的早期發現,對改善患兒預后、降低死亡率和致殘率、減輕因患兒各種并發癥引起的家庭經濟負擔具有積極的意義。但我國基層醫生對新生兒先心病的認識水平還較有限,難以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近年來,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課題組確立了“雙指標法”,即采用“經皮血氧飽和度”和“心臟雜音”2項指標,對新生兒進行先心病篩查,耗時短,對新生兒無傷害。
據介紹,篩查活動將先在長樂、思明、湖里、集美、海滄、同安、翔安、石獅、晉江、荔城、仙游、城廂、長汀等13個縣(市、區)展開。(福州晚報記者 朱丹華)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平潭:“數智”賦能高品質出行2025-03-24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