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廣深港高鐵香港段通車,同一天,福州有了直達香港西九龍站的高鐵,途經省內莆田、泉州、廈門北等多個站點,全程5.5小時,二等座票價339.5元。加上每天還有26趟前往深圳的高鐵列車可中轉至香港,福建與香港進入高鐵互聯互通時代,實現完美連接。
近年來,閩港間的全方位交流合作,也如同坐上高鐵,一次次提速,駛向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的終點。
把握“一帶一路”新機遇
福建與香港地緣相近、人緣相親。香港居民中,有福建籍鄉親120萬人,占香港總人口的六分之一。同時,230多個閩籍社團活躍在香港各界。
天然的鄉情紐帶,讓閩港交流更見規模、更具特色,化為香港持續給力福建經濟發展與改革開放的推動力。
香港是福建最大的外資來源地,主要的外貿伙伴之一,福建企業對外投資的主要目的地以及福建企業境外上市融資的最主要渠道。統計數字顯示,改革開放以來,截至2018年8月,福建累計引進港資企業數27253家,合同港資1416.9億美元,實際利用港資833.8億美元,約占全省實際利用外資的三分之二。
當前,福建正在加快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自由貿易試驗區,香港則致力于建設“一帶一路”的超級聯系人。
新機遇下的閩港合作,也邁入新時代。
始于2015年初的閩港合作會議,建立起閩港高層會晤機制,至今已舉辦兩次,雙方在經貿合作、環保和會展合作、教育與人才合作、共建海絲沿線國家產業合作園區、聯手開拓國際市場等方面進行磋商,達成共識,進一步拓展合作廣度深度。
“政府層面的頻繁互動,帶動閩港在招商、金融、旅游、會展、技術等領域開展務實合作,有利于雙方產業良性互動、優勢互補,也標志著閩港合作從分散、局部、自發邁入全方位、多層次、多形式的新階段。”省商務廳有關負責人說。
深耕二十余載,閩港合作已取得豐碩成果。高起點上,如何爭取進一步發展?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黃端建議,閩港經貿合作應從政策推動向項目合作轉變,從引入香港資金向雙向投資轉變,從傳統領域合作向高科技和現代服務業轉變,同時也要進一步加強兩地的文化和人員交流。
經貿合作提速提質
“借著自貿試驗區和‘一帶一路’平臺優勢,福建未來的對外開放腳步將不斷加快,而這也引起許多香港企業的關注。”香港葡萄酒商會會長何耀康說。
以往該商會僅在內地參展交流,而今年3月,商會在內地設立的首個香港世界美酒中心扎根福州自貿片區,他們將在此開展跨境貿易合作,將香港供應鏈產業引入內地發展。
目前,閩港進出口貿易長期保持在內地省份與香港貿易的第7位,居福建對外貿易的第7位。今年1—8月,兩地進出口貿易總額328.1億元,同比增長9.2%,高于全省平均增幅,其中進口同比大漲87.5%。
新一輪開放,服務業是重頭戲。香港服務業發達,是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香港企業在福建服務市場也找到更多用武之地。
政府積極穿針引線。香港貿發局連續兩年與我省合作舉辦服務業論壇、大型服務業對接等活動,通過企業宣傳、產品展示、企業對接等活動,大力促進香港現代服務業進入福建市場。
上半年,香港資本投資我省服務業項目264個,合同外資284.9億元,實際到資23.3億元,分別占全省服務業三項指標的26%、67.3%和67.5%。雷格斯、城際投資、費森尤斯、和記黃埔、宇培等一批有實力的企業管理、財富管理、醫療衛生、倉儲物流等行業企業相繼在我省開展業務。
“走出去”大潮中,香港已是福建企業最主要的投資目的地。截至8月底,我省經備案(核準)在香港設立的境外企業與分支機構共1078個。
“2016年底,業界炙手可熱的科技企業美圖秀秀在港上市,這是香港與福建共同開拓國際市場的新嘗試。”香港特區政府駐粵辦主任鄧家禧表示,福建民營經濟活躍,許多企業先后趕赴香港上市或借助香港“走出去”。近兩年,13家在港上市企業反哺福建資本市場,返程投資總額1.6億美元。
此外,我省還與香港貿發局聯合組織兩地企業赴歐洲、東南亞等“一帶一路”國家開展投資并購與品牌合作等,成功推動我省服裝、食品、建材等傳統行業企業向海外拓展。
人文交流錦上添花
黃端強調,經貿是閩港合作最重要的內容,文化和人員的交流同樣不可忽視,這對促進經貿合作頗有助益。福建文化底蘊豐厚,而香港中西文化交融并具備國際視野,兩地文化及創意產業本身也有很大的合作空間。
近年來,我省文化部門發揮福建毗鄰港澳的“人緣、地緣、史緣”優勢,先后組織省歌舞劇院、省閩劇院、省雜技團和各地文藝院團赴香港演出、交流。
尤其是自2014年起,省歌舞劇院與香港歌劇院建立戰略合作關系,聘請該院藝術總監、著名男高音莫華倫擔任福建大劇院藝術總監,聯合推出國際合作歌劇《卡門》《托斯卡》《藝術家生涯》《微笑王國》等歌劇,每年受邀在港演出十余場。
第十九屆海峽兩岸經貿交易會上,以“繽紛香港”為主題的特別展覽亮相。香港警隊風笛演奏,源自全球的葡萄酒品牌秀,獨具創意的香港文創設計……獨特而迷人的多元文化氣質,不僅讓福州市民駐足觀看,更吸引他們親身前往體驗。隨著閩港高鐵時代到來,說走就走的旅行更加觸手可及。
展望港閩交流未來,大家不約而同把眼光聚集到青年人身上。
近年來,各領域各層次閩港青年交流頻繁,尤其是2016年,由福建省僑辦與香港新家園協會聯合主辦的“四海一家·閩港青年交流團”,一次組織近500名香港青年專程赴閩考察交流。
“青年是推動港閩兩地關系發展的生力軍和主力軍,應通過創業就業等形式加大力度推動港閩青年交流合作熱起來。讓香港青年到內地實地考察交流,有助增進香港青年對內地的了解,增強文化認同和民族凝聚力。”香港中聯辦青年工作部副部長楊成偉說,閩港青年各有優勢、互補性強。具體而言,香港青年法制意識強、國際視野好,而福建青年敢拼能贏、善于創新。
“閩港之間的文化交流,不能局限在老一輩人身上,應多創造機會,讓閩港青年進行交流。”省攝影家協會主席潘朝陽以閩港攝影界的交流舉例,“近年來,我們一直在推動閩港青年攝影家之間的交流,因為青年是文化的傳承者與弘揚者,只有加強閩港青年之間的互動,才能保證閩港攝影界的交流更加深入持久。”
(福建日報記者 鄭璜 李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