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在杭州舉行的第四屆中國服務型制造大會首次以指數形式對全國各省區市的服務型制造發展現狀進行了評估。報告顯示,福建服務型制造發展指數居全國第六位,多項指標排名全國前列。
“十三五”期間,福建加快推進制造業與服務業結合,培育了一批具有可復制、可推廣經驗的典型示范企業和公共服務平臺,以創新設計服務、總集成總承包、個性化定制、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供應鏈優化等為主要內容的新模式新業態大量涌現。
福建星云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此前主要從事鋰電池檢測設備生產,設備賣給智能手機電池生產商、新能源汽車電池生產商等客戶。
“去年,我們專門成立了檢測公司,建立了國內最大最先進的動力電池模組及系統性能檢測第三方實驗室,為寧德時代等大客戶提供檢測服務,從傳統的設備型企業向服務型企業轉型升級。”董事長李有財介紹。
轉型的紅利顯而易見。疫情沖擊下,今年前三季度企業營收逆勢上揚,同比增長52%。
今年,公司進一步加大轉型步伐,第一批集儲能、充電、檢測為一體的智能電站示范點已經在福州市馬尾區投用,為企業轉型智能充電站運營商奠定基礎。
從賣產品到賣服務,再到提供整套解決方案,星云電子的轉型路徑是福建一批涉足服務型制造的企業的縮影。
龍馬環衛確立“環衛裝備+環衛服務”為主,“固廢處理+國際業務”為輔的全產業鏈戰略布局。今年上半年,環衛服務收入和毛利首次超過環衛裝備。
信和新材料從生產工程機械涂料和核電涂料的制造領域向提供專業涂裝整體服務延伸,目前涂裝事業部人數已占企業總人數的一半,且形成規范的服務體系。今年企業營收預計同比增長40%。
同時,我省部分制造業企業將生產流程中非核心但具有比較優勢的科技研發、物流運輸、檢驗檢測等環節從原企業中分離出來,設立獨立企業,為企業、行業提供專業化、社會化生產性服務。
安踏集團已投資建成安踏智能倉配一體化園區,投入運行1年遂成全省唯一一個生產型省級物流示范園區。在今年“雙11”大促中,安踏物流依托強大的倉儲布局能力、信息化系統支撐與服務能力,不到48小時,就實現發貨量突破1000萬單。
大通互惠將研究開發部門剝離設立研發公司,龍溪軸承將檢測部門剝離設立檢測公司,提供技術研發、創新設計、檢驗檢測等專業服務,賦能區域行業的效應不斷顯現。
截至目前,全省已培育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108家,19家企業獲評工信部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17家企業獲評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數量均居全國前列;泉州、廈門獲評服務型制造示范城市。向“服務”要增量效益,驅動制造業價值鏈重塑,服務型制造正成為我省工業和信息化發展的重要新動能。(記者 林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