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省財政廳會同自然資源廳、生態環境廳和15個市(縣、區),共同召開九龍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推進會,強化推進措施,加快項目建設。
九龍江流域位于國家“三區四帶”重點生態地區,是我國東南沿海生態安全屏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閩西南地區人民的母親河。2021年,經競爭性評審,福建省九龍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在全國29個申報項目中位列第5,入選中央財政支持項目,獲得獎補資金20億元。
項目總投資78.61億元,實施期為2021—2023年,涉及漳州、龍巖、泉州三地市13個縣(市、區),重點圍繞區域內存在的部分小流域水環境問題嚴重、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迫切、水土流失與農地退化嚴重等主要生態問題,實施水環境治理與生態廊道建設、重要生態系統保護修復、農地生態功能提升與面源污染防治、礦山生態修復、機制創新與能力建設5大類57個子項目。
“考慮到項目市縣財政困難,確定了省級多承擔一點的原則,按6∶4比例籌措我省資金,即省級籌措34.96億元,約占60%,市縣出資23.65億元,約占40%。如果加上中央資金20億元,省以上財政資金占70%,支持力度超過閩江項目,省級資金承擔比例全國最高。”福建省財政廳副廳長陳強說。
據介紹,在借鑒閩江流域項目經驗基礎上,九龍江流域項目又實現多個創新:在資金籌措上,全國首創“受益者補償”模式,由受益地但非項目實施區域的廈門出資11.25億元,有效緩解上游蘇區老區市縣財政困難等問題;在實施推進上,根據項目內容涉及行業類別,細化了57個子項目的省直部門對口指導服務機制;在引導激勵上,明確了精品示范工程可按吸引社會資本金額給予獎勵。
福建省計劃從今年起,3年內安排9億元正向激勵資金,對15個項目實施市縣分檔給予獎勵,并支持建設10個精品示范工程。“我們將按照任務項目化、項目清單化、清單具體化要求,確保按期高質量完成中央下達的投資任務和績效目標任務。同時,把創新與工程實際結合,爭取再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改革經驗和有效模式。”陳強表示。(記者 王永珍 陳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