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3年5月,我省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達12080家,納入“全國科技型中小企業信息庫”的企業3870家,其中民營企業均占90%以上。如今,福建民營企業貢獻了全省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是名副其實的“創新引擎”。
2011年成立時注冊資金只有100萬元,短短10多年時間成長為動力電池標桿——寧德時代攻克了第一代鈉離子電池產業化等20多項關鍵核心技術,動力電池市場份額已連續6年全球第一;
從瀕臨破產,到成長為國內光學鏡頭巨頭——福光股份公司研發了全球首創大口徑大視場透射式天文觀測鏡頭的設計與制造技術,成為國家重大航天項目的“火眼金睛”……
當產業進入深度轉型調整期,更多福建民營企業正鉚足干勁,傳承弘揚“晉江經驗”,在做強實業、自主創新之路上奮力拼搏,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強化主體地位,掌握產業主導
高質量發展對民營經濟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而自主創新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所在。
6月30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受理福建德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板IPO上市申請。年初,這家企業成為福布斯中國2022新晉“獨角獸”,目前,其市場估值超過175億元。
山溝溝里如何走出一家現象級“獨角獸”?在上杭縣蛟洋工業區,德爾科技及子公司天甫電子材料有限公司生產線正開足馬力。“這是含氟電子氣體和半導體濕電子化學品,都是半導體芯片制造的前端材料,純度分別達到99.9999%和99.9999999999%,成功解決芯片制造過程中刻蝕和清洗環節的部分‘卡脖子’難題。”德爾科技董事會秘書林德榮介紹道。
德爾科技創立于2014年,主攻芯片電子化學品材料。“底層技術實力決定長期發展高度,公司瞄準世界科技發展前沿,適當超前布局。”林德榮介紹,德爾科技先后精準引進多個高端人才團隊,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成功研發量產電子化學品領域十余個關鍵“卡脖子”材料,以顛覆性技術創新填補國內半導體關鍵材料領域空白。
突破“卡脖子”技術,掌握產業發展主導權,是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這已成為福建眾多民營企業的共識。中科芯源研發超大功率透明熒光陶瓷光源,突破國外專利壁壘,贏得廣闊國際市場;坤彩科技堅持自主研發,顛覆了鈦白粉行業100多年的工藝路線……隨著核心技術攻關力度加大,以民企為主體,福建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打破一批技術瓶頸,積極在前沿領域鍛造長板。
咬定實體經濟不放松。我省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既注重做優做強龍頭企業,又注重梯度培育中小微企業,鼓勵民企走好專精特新發展路子。今年,全省計劃新增專精特新中小企業300家以上、“小巨人”企業100家以上。
提供系列支持,助推轉型升級
在高質量發展的大潮中,轉型升級成為企業做大做強的必然選擇。針對許多民營中小企業實力有限、創新動力不足的短板,我省先后為企業提供一系列支持政策,引導民企走高質量發展路子,推動民企提質增效、轉型升級,塑造發展新動能。
為破解高端創新資源薄弱、支撐產業發展動力不足的瓶頸,我省下大力氣建設高標準省創新實驗室等一批高能級創新平臺。
2020年,受疫情影響,國內眾多薄膜場效應晶體管(TFT)液晶面板企業一度陷入材料斷供窘境。艱難時刻,清源創新實驗室侯琳熙教授團隊與佑達環保材料有限公司聯合攻關,幾個月內就攻克了關鍵技術,制出國內首款高濃度顯影液,打破國外技術壁壘,建成1條生產能力達3000噸/年的顯影液生產線,產品供多家企業配套使用。
清源創新實驗室是福建6家省創新實驗室之一。佑達環保也是清源實驗室的電子化學品成果轉移轉化基地,企業研發中心和生產模擬線直接建在校區內。“針對公司的技術需求,我們聯合攻關,研發的產品在生產模擬線進行測試。”佑達環保總經理劉小勇說。
目前,清源創新實驗室與福建百宏聚纖共建聚酯中試基地,與永悅科技等共建特種化學品研究中心,通過聯合開展產業技術研究、重大產品開發,推動成果加速落地。
“福建支持民企與高校、科研機構共建產學研聯合體,通過科技項目帶動,使大中小企業能提早介入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有力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從而突破產業關鍵核心技術。”專家表示。
民營企業站在市場前沿,靠的是前沿技術的底氣和持續研發創新的勇氣。圍繞產業創新需求,晉江以“平臺+項目+人才”方式,與中國科學院、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等共建9家高水平科研平臺,在前沿技術上“攻城拔寨”,推動傳統優勢產業依托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新裝備,邁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
作為國內鞋面革制造龍頭企業,興業皮革看到近年來全球真皮沙發與高端新能源汽車對中高端皮料的巨大市場需求,加大力度研發。“沙發皮對裁剪率、顏色準確度、皮面涂飾成本控制要求都很高,過去是我們的短板。”興業皮革副總裁蔡一雷說,“依托中國皮革制鞋院晉江院,我們在工藝配方、生產技術等環節做了調整,兩個多月后,成功開發出沙發皮類產品。”
作為由晉江市政府引進的“大院大所”、服務于皮革與制鞋行業的科研平臺和綜合性公共服務平臺,中國皮革制鞋院晉江院全力整合創新資源,其建設的制鞋產業工業互聯網平臺“鞋創云”已入駐企業1600多家,其中本地企業1200多家,累計交易額210多億元。
構建平臺開放共享機制,助推民營企業轉型升級。近年來,我省已推動241家單位的4099臺30萬元以上大型儀器向社會提供開放共享服務。
推行新型制度,提升民企競爭力
在國內運動鞋龍頭企業安踏集團,一雙運用3D打印技術制造的運動鞋樣品引人注目,其強度和斷裂伸長率等技術指標都大大超越了國外產品的指標。
2021年,通過省科技重大項目“揭榜掛帥”制,安踏集團發布了“高強高彈3D打印運動鞋底”這一重大產業技術需求,中科院福建物構所吳立新研究員牽頭組建的新材料領域省級科技特派員團隊成功揭榜,進駐安踏公司聯合開展攻關。
產業界出題,科技界答題。我省積極推行重大科技項目“揭榜掛帥”“賽馬”等新型管理制度,已發布了多批榜單,突破了3D打印碳纖維等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探索民營企業柔性引才機制,建立科技特派員“訂單式”和“菜單式”技術需求精準對接機制,已累計為民營企業選認工業領域科技特派員6000多名,為民營企業實施科技開發項目超過1300個。
充實完善產業產學研協同創新重大項目目錄,支持民營科技企業承擔國家和省級計劃項目,開展技術攻關,掌握核心技術,形成自主品牌……我省不斷強化核心技術供給,2017年以來實施的近100個省級科技重大專項和500多個區域項目,80%以上由民營企業牽頭或參與承擔,有力提升了民企的核心競爭力。(福建日報記者 李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