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加快構建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的職業教育體系。福建省教育廳2024年工作要點也把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著力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和吸引力列為2024年工作要點。
今年以來,福建在職業教育領域動作頻頻,加快推進具有福建特色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取得積極成效。
職業教育辦學規模擴大 職普融通改革穩步推進
全省現有高職院校50所,高職專業布點總數1654個、其中理工農醫相關專業布點占比57.92%;中職學校167所,中職專業布點總數2432個。高職院校在校生從2012年的29.4萬人增加至2024年的53萬人,增長80.2%,現有中高職在校生突破100萬人。
職普融通試點,是一種由中等職業教育與普通高中教育合作,雙方共同設計課程、互派師資,實行學分互認、學籍互轉的新型人才培養模式。2021年4月,入選全國職教高地試點的廈門市選定2所中職學校和3所普通高中學校,在省內率先試點職普融通。從支持廈門等地試點,到鼓勵申報綜合高中特色示范項目,再到全省試點開展綜合高中班,我省職普融通改革穩步推進。
福建現有49所中職學校、37所普通高中獨立或合作開展綜合高中班試點,實際招生8395人。2024年14所本科院校面向中職生招生2600人、同比增長30%,中職升學率從2019年的42.8%增長到2024年的80.3%。
中職本科“3+4”貫通培養貫通成長通道
本學期開學初福建省郵電學校24級計算機(本)班學生在老師帶領下,前往福建技術師范學院參加2024年中職本科“3+4”貫通培育試點項目中職新生校園交流活動。
在參加交流活動中,同學們感受了大學的學習氛圍,體驗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福建省郵電學校24級計算機(本)班學生吳雨鴻同學表示,自己對未來學習生活的滿懷無限憧憬,一定腳踏實地勤奮學習,扎實掌握專業知識與技能,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與核心競爭力,做工匠精神的傳承者、踐行者。
今年福建開展中職本科“3+4”貫通培養試點工作,3所本科高校和10所中職學校開展試點。試點專業主要選擇對應福建“四大經濟”及戰略新興產業的相關專業。
報考“3+4”中本貫通培養試點的學生,通過中考招生進入試點中職學校相關專業學習3年后,經轉段考試合格,轉入對口的試點本科院校學習4年。7年學習期間,由試點本科院校、中職學校合作建立文化基礎、專業理論和專業技能銜接貫通的培養體系,系統培養專業理論扎實、技術精湛的本科層次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
產教深度融合 為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活力
產教融合是職業教育辦學的基本模式和最大特色。近日,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公布了2024年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遴選結果,泉州職業技術大學(晉江市域產教聯合體)申報的案例“創產教融合新范式,育數智財經新質人才——重塑業財數創四商融合能力,構建‘雙軌并進’人才培養模式”成功入選典型案例。
泉州職業技術大學與新道科技合作,共建用友新道數智財經產業學院,整合校企資源,推動供給側改革,重塑業財數創四商融合能力。該學院通過共建特色專業、實戰課程、雙師團隊等,建設了開放型的產教融合實踐中心,強化學生的實踐與創新能力,培養適應數智化時代需求的財經人才。
校企共建的數智財經產業學院聚焦大數據與財務管理、大數據與會計兩大專業,深度融入用友生態,對接區域企業需求,拓寬學生就業渠道。學校結合業商、財商、數商、創商的“四商”人才能力培養,精準對接崗位需求,重構課程體系,強化師資隊伍,促進教育與產業的協同發展。
福建在全國率先出臺《關于進一步推動職業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十條措施》,堅持“以產定教、以教促產”,培育建設市域產教聯合體11個、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7個,省級產教融合型企業103個、產業學院試點項目129個,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相銜接。
福建推進“一體兩翼”,著力提升技能人才培養適應性。“一體”,即省域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新模式;“兩翼”,即市域產教聯合體、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在“兩翼”建設上,福建圍繞石油化工、電子信息、新能源、智能制造等重點產業,遴選建設12個由產業園區主導的市域產教聯合體。組織職業院校成立現代港口物流、數字工業、新能源汽車等7家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
目前,共有24家民營企業參與建設“兩翼”,校企雙方通過推行“四合作”(即: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提高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與地方經濟結合的“緊密度”、與行業發展需要的“適配度”。(記者 馮川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