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口出生率的下降,不少地方的幼兒園出現了招生難、關停等現象。省兩會上,省人大代表、省政協委員紛紛對此建言,推動空置幼兒園轉型發展。
省人大代表陳家珠建議在公立幼兒園開設1-3歲幼兒普惠性托育服務。她說,我國社會雙職工家庭比例上升、代際之間照料能力減弱,“生了沒人帶”成了制約群眾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公立幼兒園開設1-3歲的幼兒普惠性托育服務,可以幫助解決幼兒無人照看問題,提高廣大孕齡青年生育意愿。
她認為,在公立幼兒園開設托育服務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公立幼兒園本身就有較為完善的軟硬件設施,教室、教師資源富余,可直接用于幼兒托育服務,實現教育資源供給無縫銜接。公立托育機構可信度高,收費更加科學合理,有利于減輕家長的經濟壓力。同時,根據市場需求和運營成本等情況合理定價收費,通過地方財政給予一定的補貼。
在當前老年人口日益增多、新生兒數量走低的大背景下,我省試行“老幼共托”新模式具有現實意義。對此,省政協委員吳棉國建議制定符合“老幼共托”融合服務體系的規劃和保障措施,建立跨部門協調機制。對參與“老幼共托”的單位給予資金補貼、稅費優惠等支持。同時加大“老幼共托”宣傳推廣,提升社會對這一模式的認知度并鼓勵更多家庭參與其中。選擇條件較為成熟的區縣或養老、托育機構先行先試,并探索不同模式,如將普惠托育點嵌入養老服務驛站,或將養老服務中心搬進幼兒園從托幼轉型托老,或在社區長者服務中心布局托育點。
此外還要構建人才引育體系,鼓勵高校開設專門課程,鼓勵企業與職業院校共同開發“老幼結合服務”課程體系和實習基地等,定向培養專業化人才;鼓勵對現有養老、幼教服務人員進行交叉技能培訓,不斷提升服務人員的職業技能。同時制定激勵政策吸引更多人員加入該領域,逐漸形成持續、穩定的人才供給體系。(記者 馮川葉 陳楠)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以“食”為媒 沙縣小吃亮相國家部委2025-04-28
挖掘泉州的鄉村之美、名橋之美、名山之美、飲食之美,讓時代記憶在城市更新中重煥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