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在南安市召開的全省縣域重點產業鏈“四鏈”融合現場會,是我省開春首個現場會。繼2023年率先發布全國第一份縣域重點產業鏈白皮書后,我省連續兩年開春都以現場會形式聚焦縣域重點產業鏈發展。新的一年,如何鞏固傳統產業優勢、激活創新鏈與產業鏈的耦合優勢,如何進一步發揮要素保障和區域合作的協同優勢……這些都成為此次現場會熱烈討論的議題。
春啟新程,奮勇爭先。從現場會的交流發言與實地考察中,我們讀懂福建縣域重點產業鏈“無中生有”“點石成金”“1+1>2”的“勵志故事”。
綻放
“無中生有”的比較優勢
現場會的舉辦地南安,不產石頭,卻通過構建“買全球、賣全球”的石材供應鏈,形成比較優勢,“無中生有”出產值超千億元的石材陶瓷產業鏈。
南安石材業的故事,恰是我省縣域重點產業鏈“勵志故事”序篇的典型代表。晉江的鞋服、福清的石化、蕉城的鋰電新能源、湖里的集成電路……放眼全省,各縣域近年來更加注重產業差異化、特色化發展,“無中生有”的產業特色與優勢鮮明,并已形成一定規模的比較優勢。
縣域重點產業鏈的比較優勢,又共同形成福建在全國大局中的比較優勢。
2024年,全省縣域上榜賽迪百強榜單11個,位列全國第七。晉江、鼓樓、思明、湖里、南安、福清、惠安等千億縣(市、區)發展勢頭迅猛。全省梳理確定縣域重點產業鏈164條,其中,確定1~2條重點產業鏈的縣域63個,確定3~4條的縣域20個。
賽迪研究院院長張立在當天的發言中指出,福建在縣域工業優勢數據和縣域冠軍產業兩個方面同樣表現亮眼。一方面,去年福建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6.7%,全省列入統計的452種工業產品產量的增長面為56.6%。另一方面,福建的電子信息、先進裝備、石油化工、現代紡織服裝等萬億級產業優勢顯著,蕉城區鋰電池、福安市不銹鋼、龍文區鐘表配件、光澤縣白羽肉雞、福清市高檔汽車玻璃等影響力持續提升。
福建縣域經濟正加快向“發展高地”轉變,“四鏈”融合正當其時。與會者紛紛表示,以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的深度融合為突破口,有利于加快壯大各具特色的主導產業,從而構建起“鏈”接全省、輻射全國的福建特色重點縣域產業鏈。
激活
“點石成金”的耦合優勢
一根細線,其利可鏤石材;一塊荒石,其價可值千金。在現場會的實地考察環節,與會者來到南安市產業協同創新中心、南安家居建材數字化展銷中心等地,親眼見證了“點石成金”的發生。
原來,近年來南安市通過引進成立中科院深圳先進院、上海大學南安研究院、南安華大石材產業技術研究院等大院大所,研發轉化了“石材金剛線切割技術”成果,生產出的金剛線鋸不僅利可切石,也顯著提升了石材產業的綠色化和利用率。不僅如此,對產業鏈下游的石材加工技藝的美學賦能,也讓一塊塊荒石變身精美絕倫的九色鹿、仙女飛天等石材漆畫,大大提高產品附加值。
“一塊粗糲的石頭,經由創新技術變為精美的藝術品,過程好比你讀了一篇勵志的爽文。”一名南安家居建材數字化展銷中心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不僅在石材產業,創新要素和產業資源的耦合,正在激活眾多縣域產業鏈的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與華熙生物跨界合作,生產有美白抗皺功效的玻尿酸花灑;致力成為火星居住衛浴設施開發者,研發九牧火星生態艙;拓展航天科技與智能衛浴應用場景,開發航天器、空間站衛浴設備……醫美花灑、火星馬桶、AI衛浴,九牧集團董事長林孝發在現場發言環節展示了許多科技創新夢想照進產業現實的應用場景。他表示,九牧作為南安水暖衛浴產業鏈的“鏈主”,顛覆創新、自主創新、跨界創新是未來發展的方向。
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周云杰在發言時同樣強調做大做強創新鏈之于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性。“對廣大家居企業而言,面臨著智能體的鴻溝:一邊是智能體開發者群體的不足及對現場應用場景理解的不足,一邊是家居企業軟硬件人員的固有思維和AI能力的缺失。誰先跨越鴻溝,誰就會在未來占據有利位置!”他說。
共振
“1+1>2”的協同優勢
“四鏈”融合中,產業鏈是核心、是關鍵目標,創新鏈是動力、是源頭活水,資金鏈和人才鏈是關鍵要素、是重要保障,其融合是科技創新、實體經濟、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四個方面相協同的具體體現。
“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縣域產業鏈進入以鏈取勝的新階段。”興業銀行董事長呂家進在現場會上提出,“要充分發揮金融連接千行百業的作用,積極提供‘融資+融智’綜合服務,為縣域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大興業力量。”
過去一年間,我省舉辦縣域重點產業鏈、中小企業產融對接活動100多場,對接融資超450億元。省人行創設“閩科易融”“科票通”政策性工具,支持銀行向縣域重點產業鏈科技型中小企業發放低利率貸款67億元,惠及企業1313家。興業銀行對縣域重點產業授信金額2445億元,“十四五”以來實現了翻番。
和金融一樣,人才也是發揮產業鏈協同優勢的重要資源。資源要往哪里傾斜?向我省已明確的164條縣域重點產業鏈傾斜。2024年,全省有16個縣域25人入選首批國家制造業人才支持計劃;有15個縣域引進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氟化工等第五批產業領軍團隊18個;省科技特派團服務重點產業鏈專項行動圍繞24條縣域重點產業鏈發布“揭榜掛帥”技術需求榜單;武平縣引進行業專家,建成全國首個縣級“新顯產業大腦”……
在資金鏈和人才鏈融合提供的堅實要素保障基礎上,全省縣域產業生態持續優化,越來越多地方嘗到了“融”的甜頭,也更加注重發揮“1+1>2”的區域協同優勢。
三明市與晉江市聚焦兩地企業產業鏈合作需求,推動73家紡織鞋服、智能裝備、新材料等產業鏈企業開展對接;
安溪縣與德化縣聯合舉辦“國潮泉州·安溪德化茶瓷產業融合”活動,共同打響“好茶配好器”區域產業品牌;
平和縣與龍海區舉辦山海協作產業對接會,達成合作意向項目25個……
放眼八閩,縣域間優勢互補、協同發展正進一步深化,“四鏈”融合縣域重點產業鏈的布局地圖在山海間被一一點亮,煥發氣象萬千。(福建日報記者 林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