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是大自然賦予的靈動色彩,更是福建一張熠熠生輝、獨具魅力的生態名片。近年來,福建省堅定不移地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全力推動全民義務植樹活動深入開展,大力推進國土綠化行動,在八閩大地上繪就了一幅綠意盎然、生機勃勃的壯美畫卷。
在全民義務植樹的熱潮中,福建大地處處涌動著綠色的希望。每年植樹節期間,各級黨政軍領導身體力行,帶頭履行植樹義務;各地各部門積極行動,開展各具特色、形式多樣的義務植樹活動;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營建“巾幗林”“勞模林”“青年林”等各種紀念林。全省上下齊心協力,踴躍投身植樹造林事業,為八閩大地增添了無盡的生機與活力。
時代在發展,義務植樹的形式也在不斷創新。為了讓更多人更便捷地參與到綠化事業中,我省打破傳統實地植樹的局限,大力推廣“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模式,創新推出撫育管護、自然保護、認種認養、設施修建、捐資捐物、志愿服務等八大類多元化盡責方式。如今,借助“福建全民義務植樹網”和手機端應用平臺,公眾不僅可以輕松地線上預約植樹活動,親身體驗揮鍬培土、澆灌新綠的樂趣;還能夠慷慨解囊,捐款造林,以實際行動為家鄉的綠化建設添磚加瓦。這種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極大地激發了公眾參與的熱情,讓“云植樹”成為一種新時尚。截至目前,福建已累計發布勞動盡責活動2156個,上線捐資盡責項目12個,17.8萬人次通過網絡捐資788.44萬元,建成國家級“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盡責點1個、省級盡責點45個。越來越多的人通過網絡平臺實現植樹心愿,為綠色福建貢獻力量。
在國土綠化的征程中,福建成績斐然,成果豐碩。全省緊緊圍繞“抓好375,再創新業績”總體思路,以治林興林為使命,接續實施林業“八大工程”,堅持“三綠”并舉,“四庫”聯動,在做好林地和生境美、林改和機制活、林分和質量好、林產和科教優、林農和場區富“五林”文章上持續精準發力。2024年,全省完成植樹造林112.92萬畝、森林質量精準提升373.1萬畝、重點區域林相改善6.88萬畝,均超額完成年度任務。如今,林分林相愈發蔥郁,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生態生境持續優化,產業發展持續繁榮。福建森林覆蓋率連續多年位居全國首位,廣袤的山林如綠色海洋,綿延起伏,生機無限,一幅綠美八閩的嶄新畫卷正徐徐展開。
在城市,福建大力推進綠化美化工程,福道蜿蜒盤旋,城市公園、口袋公園星羅棋布,新建和改造提升的公園綠地、綠道如繁星點綴,成為市民休閑娛樂、健身康養的好去處。2024年,全省建成福道899公里、新建和改造提升公園綠地816公頃,建設郊野公園20平方公里和“口袋公園”226個,一個個城市“綠肺”的落成,讓城市更加宜居宜業,充滿生機活力。在鄉村,通過組織實施村莊綠化行動,聚焦擴綠提質添彩,推進森林進城下鄉,昔日荒坡禿嶺變成綠樹成蔭的花果山,曾經泥濘村道兩旁種滿鮮花綠植,錯落民居掩映在綠樹繁花之中,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游客打卡觀光,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大動力,讓鄉村在綠色的懷抱中煥發生機。比如永泰邱演村、福清東山村、閩清官圳村在創建省級森林村莊時加大古樹群保護力度,打造古樹微公園,不僅保護了古樹,還成為村民休閑好去處和鄉村振興的“綠色力量”。
國土綠化行動帶來了顯著生態效益,有效減少水土流失,降低自然災害發生風險,同時為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我省充分發揮森林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林下經濟、森林旅游、林產品加工等綠色產業,實現生態與經濟的良性互動。2024年,全省總產值達8121億元。竹林面積1873萬畝,竹筍產量213萬噸,面積、產量均居全國第一;花卉苗木“美麗經濟”全產業鏈總產值達1355.5億元;福建林業碳匯FFCER交易與再交易量、交易額持續居全國前列。許多山區農民依靠種植特色經濟林、發展林下養殖等,走上了增收致富的康莊大道,真正實現了“兩山”的價值轉化。
國土綠化行動也極大提升了社會文明程度,增強了全民生態環保意識。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綠色生態的重要性,主動參與植樹造林、護綠愛綠行動,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參與生態建設的良好風尚。無論是在義務植樹盡責點揮灑汗水,還是在網絡平臺上慷慨捐資,每一個行動都彰顯著人們對綠色家園的熱愛與責任。
美麗福建,你我共建;綠色家園,你我共享。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從身邊小事做起,從每一次綠色選擇做起,踴躍參與綠化美化行動。無論是親手種下一棵樹苗,還是認養一片綠地;無論是節約每一滴水、每一度電,還是減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每一個小小的舉動,都是對綠色家園的深情呵護,都是對美麗福建的有力擔當。
“植”此青綠,共赴春光。讓我們攜手并肩,以全民植樹增綠的實際行動,共同建設更加美麗、更加宜居、更加富饒的新福建,讓八閩大地的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讓綠色成為福建高質量發展最鮮明的底色和最動人的音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