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海上風電全鏈條服務商的正力海工,搶下國內民企承建國際風場建設項目“第一單”——
技術出新 馭風“出海”
“順一1600”在廣東湛江外羅風場施工。(資料圖片)
編者按: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強調,新時代新征程民營經濟發展前景廣闊、大有可為,廣大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大顯身手正當其時。
當前,全省正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營經濟發展的重要論述和在福建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深入實施新時代民營經濟強省戰略,奮勇爭先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澎湃浪潮,福建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如何保持愛拼會贏的精氣神,務實創新、克難奮進、加倍努力,在高質量發展道路上不斷創造新業績?請看記者來自民營企業一線的觀察。
春風習習,嵐島海灘游人如織。在平潭綜合實驗區金井片區智能產業大廈30層,正力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總部格外忙碌。
“大家碰頭開個‘出海’專題會。”董事長陳瑞喜風塵仆仆出差回來,立即召集公司國際市場部開會。
不到10分鐘,國際市場部的三位副總裁全部到位。
“人員簽證審批周期長、歐美技術標準本地化適配難、船舶操作團隊跨國調度難,這是目前公司海外項目執行中面臨的三大痛點。”正力海工副總裁高玲開門見山提出棘手問題。
“東南亞跑了一圈,無論是越南、菲律賓、新加坡還是馬來西亞,國際資質互認都是個難題。”國際市場部副總裁高禮山深有同感。
陳瑞喜問道:“韓國分公司成立后,項目進展如何?”
“我們的海工船隊已經到位,但遇到沒有預料到的問題。相關手續在抓緊辦理,包括配置人員、辦理簽證,項目施工的海況復雜,需要進一步摸查,技術攻關是關鍵。”副總裁張世軍說。
“國際資質互認要重視,以后做國際業務都無法避開它。”陳瑞喜在筆記本上記錄著,不時插話詢問細節,很快作出決策。
家在平潭,公司總部在平潭,但一年365天,陳瑞喜待在這里的日子屈指可數。今年春節,當人們還沉浸在團聚的喜悅之中時,陳瑞喜就馬不停蹄地到各地出差。目標很明確——緊盯海上風電項目,搶“出海”、拼訂單。
我國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風電裝備制造基地,2024年風電機組出口同比增長41.7%,再創歷史新高。2025年,全球海上風電新增裝機容量預計突破19~25GW,全產業鏈投資規模或達800億美元,刷新歷史紀錄。歐美加速布局,亞太、拉美及東南亞地區等新興市場正在崛起。
看準中國風電產業全球化趨勢,作為海上新能源施工服務領域的標桿民營企業,正力海工2024年成立了國際市場部,積極開拓市場。
去年底,正力海工殺出重圍,一舉中標韓國靈光郡風場項目,這是國內民企首次承建國際風場建設項目,邁出“出海”重大一步。2025年,更是正力海工“出海”的關鍵年。
“老船長常說‘討海人吃風’,雖然我們遇到各種困難,面對諸多不確定因素,但是國際化道路的決心和策略是不會變的。”陳瑞喜說,“我們的海工船隊已經全部到位,爭取盡快開工。”
弄潮兒向濤頭立。“出海”不僅需要迎風而上的勇氣,更需要馭風而行的本領。
2016年開始,正力海工從傳統海工轉向開拓風電產業這片藍海。2019年,響應家鄉“嵐商回歸”的號召,陳瑞喜主動將公司總部遷回平潭綜合實驗區。作為實驗區首批重點產業企業,“如魚得水”的正力海工在研發多功能海洋工程船方面取得豐碩成果——
“正力2200”起重船,曾經的中國南方第一高吊,2016年參與港珠澳大橋建設,刷新過我國海上橋段吊裝紀錄。2018年,它還參與中國第一座真正意義的跨海大橋——平潭公鐵兩用大橋建設。
公司和上海船舶設計院共同研發的“順一1600”深潛坐底船,在廣東湛江外羅風場完成中國南海首根大直徑單樁沉樁施工,創造了國內最快的風場建設速度。
去年8月,正力海工完成全球單體容量最大漂浮式風電平臺“明陽天成號”的拖航任務,刷新了國內海上拖航工程領域超大、超高、超寬“三超”難度紀錄。
在向海“爭”風的進程中,正力海工經歷過酸楚,遭遇海上風電單樁安裝超大直徑鍛件制造被國外“卡脖子”;也有過欣喜,與中信重工共同研發7.58米直徑替打環,打破了歐洲對同類海裝產品的壟斷。
“科技創新是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力,也是公司參與國際競爭的立身之本。”在公司展廳一座紅白相間的船模前,陳瑞喜自豪地說,正力海工今年還有一件大事——完全國產的自航自升式海上風電安裝平臺“正力3500”近期將在江蘇南通下水,預計年內交付使用,將為中國新能源產能輸出、行業可持續發展再添利器。
“緊跟全球海上風機大型化、深水化的發展態勢,特別是在深遠海風電領域助力大直徑風電安裝的發展,我們搶先手、沖在前。”“正力3500”建造小組組長陳瑞平說。
以往海上風電安裝,打樁和吊裝由兩艘不同的船完成,還需要拖船等輔助船將平臺拖至作業水域。陳瑞平介紹:“‘正力3500’不僅引領行業實現了打吊一體,而且還能自航自升,將‘大力水手’和‘深海巨人’合二為一。”
據悉,“正力3500”4個樁腿長達136米,可自由升降,適用于70米水深的深遠海作業。1號主鉤3500噸,是目前全球最大吊重能力風電安裝船,能安裝目前所有的風電機型。而且甲板面積大、載荷強,可直接開至碼頭裝載數套風機,自航至風場進行安裝作業。全船采用電力推進,應用新型電控技術,實現減碳排放、綠色化。
“正力3500”投資高達11.6億元,砸重金需要勇氣,拼技術則是信心。“攜手上海振華重工,以技術創新和國產化突破形成自己的核心優勢,正力海工立志推動行業向深遠海、智能化方向發展。”陳瑞喜說。
在同類型風電平臺的世界級競技場上,“正力3500”引起了全球關注。雖然還未下水,但正力海工已與丹麥知名能源企業沃旭能源(Ørsted)集團,就“正力3500”交付使用后計劃租賃施工展開深度對接與合作。
在陳瑞喜看來,公司能夠鉚足勁頭專心實業,在技術上“出新”、在市場上“出海”,離不開政府的鼎力支持。“從場地補助到稅收優惠,良好的營商環境讓我們信心滿滿。”2月,省發改委與省民營經濟發展促進中心聯合發布了2025年第一批民營經濟發展優秀案例,正力海工榜上有名。
翻開密密麻麻的行程表,陳瑞喜又將踏上新一輪歐美之旅。“平潭人說,‘扛石靠力氣,做事靠志氣’。我們閩商永不服輸,會一直向前跑!”(福建日報記者 方金春 張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