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打造“2+N+X”工作體系產業鏈黨委,招引項目、解決問題、服務發展
“鏈”上聚合力 產業增活力
從福安城區出發,向東南行,灣塢半島開闊地帶上廠房林立,30多家不銹鋼上下游企業在此集聚。過去一年,福安不銹鋼新材料產業完成產值超2200億元,實現8.7%的增長,展現出強大韌性。
“企業提出需求,不銹鋼新材料產業鏈黨委按圖索驥,職能部門靠前服務,促成年產60萬噸400系冷軋不銹鋼項目落戶灣塢半島。”這幾天,福安市工信局副局長王文恒一頭扎在灣塢半島,就新項目選址、生產線建設等事宜與項目負責人深入溝通,推動項目動工開建。
王文恒還有兩個身份——不銹鋼新材料產業鏈黨委副書記、不銹鋼產業專班工作人員。他說,過去福安不銹鋼新材料產業處于“拼圖”階段,著眼于產業延鏈補鏈,不銹鋼產業專班主要是安排人員直插現場,一對一解決項目用地、用電等要素保障問題,對鏈上企業發展存在的共性問題研究不深。隨著不銹鋼新材料產業“拼圖”日趨完善,找準鏈上企業發展共性問題,才是推動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的關鍵。
2023年,福安以青拓集團為龍頭,探索不銹鋼新材料產業鏈黨委模式,由產業鏈牽頭部門、“鏈主”企業擔任“雙鏈長”和黨組織負責人,在“鏈上”確定N個核心企業、X個要素保障部門,構建“2+N+X”工作體系,橫向打破企業邊界,縱向鏈接產業上下游企業和相關職能單位。
隨著不銹鋼新材料產業鏈黨委建立,11個建制式黨組織、項目臨時黨支部,21個“黨員先鋒車間”“黨員先鋒實驗室”成立。由處級領導任產業鏈黨委書記,工信局、青拓集團相關負責人任產業鏈黨委副書記,鼎信實業、青拓實業股份等企業相關負責人擔任產業鏈黨委委員,職能部門、屬地村鎮黨組織等任成員單位。“每一層級都能找到對應負責人,鏈上企業的需求不到10分鐘就能傳達到產業鏈黨委書記那里,能不快嗎?”王文恒說。
不銹鋼新材料產業鏈上流動黨員多,這些黨員大部分是企業管理人員或技術能手,他們對產業發展共性問題看得準。
“灣塢半島冷軋生產線少,還可再落地一個冷軋項目,延伸產業鏈。”去年9月,一場黨建聯席會議上,青拓集團黨委負責人道出鏈上企業的心聲。隨后,不銹鋼新材料產業鏈黨委派單給工信局、商務局等部門,部門接單后迅速啟動招商機制。在青拓集團牽線下,當年10月,相關部門便與廣東潤鑫實業投資有限公司取得聯系,僅4個多月,年產60萬噸400系冷軋不銹鋼項目成形。
“這是一場雙向奔赴,企業問題能快速回應,我們做服務也有抓手。”福安市委組織部分管日常工作副部長吳雄介紹,鏈上企業“點單”、產業鏈黨委“派單”、職能部門“接單”、企業“評單”的服務閉環更加暢通。目前不銹鋼新材料產業鏈黨委共協調解決產業鏈上企業問題訴求162件,解決用海用地審批等各類問題46個,引進緊缺急需人才95人。
“產業鏈好,企業才更好。”在青拓集團行政部副總經理劉永清看來,不銹鋼新材料產業鏈不僅是做好自己的事,更是做好雙贏、多贏、共贏的事。
作為一種節鎳不銹鋼,400系不銹鋼價格較300系不銹鋼、200系不銹鋼有優勢,但囿于成形性能、可焊性等優勢不及300系不銹鋼,使用范圍受限。“去年之前,300系不銹鋼、200系不銹鋼和400系不銹鋼的市場銷售份額比約為5∶3∶2。”劉永清介紹,隨著300系不銹鋼利潤空間被壓縮,醫療器械、汽車配件等領域不銹鋼需求量增加,400系不銹鋼迎來了發展機遇。
要抓住機遇,400系不銹鋼須練好“內功”。“400系不銹鋼產品的性能優化涉及合金配比、熱軋、酸洗等全流程,技術含量高、牽涉企業多。”劉永清說。
得益于產業鏈黨委牽頭,青拓研究院、鼎信實業、青拓鎳業等上下游關聯企業第一時間響應,企業負責人兼黨支部書記扎根一線把控各項技術工藝。
產業鏈各方協同創新,400系不銹鋼產品性能得到大幅提升。去年,青拓集團單月400系不銹鋼產量首次超過200系不銹鋼。
“黨建引領,鏈上企業協同發展,不僅有助于提升上下游產品的技術性能,還讓整個產業鏈韌性更足。”劉永清告訴記者,灣塢半島現有不銹鋼企業30多家,過去企業按照計劃進行訂單生產,彼此間溝通少,產業鏈黨委建立后,上下游企業間的黏性增強了,大伙一起攻克技術難關、一起闖市場。
在福安,除了不銹鋼新材料產業,電機電器、按摩器具等也構筑起“百花齊放”的產業架構。當地立足產業優勢,建成產業鏈黨委5個,由10名處級領導“分鏈掛鉤”、6個部門“駐鏈幫扶”,實現128家企業、63個企業黨組織、720多名黨員納入覆蓋范圍。“我們將持續推進黨建與產業鏈深度融合,推動鏈上資源高效配置、鏈上企業聚力發展,不斷培育壯大產業優勢。”吳雄說。(福建日報記者 單志強 通訊員 陳雅芳)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回到顶部
电话:0595-28985153 传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田安南路536号五楼 站长统计
CopyRight ©2019 闽南网由福建日报社(集团)主管 版权所有 闽ICP备102065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90010
闽南网拥有闽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闽南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